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6-02-03
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推进之年 沿线11省市新年新举措
人民网北京2月3日电 (记者马丽娅)“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今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之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也即将出台。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沿线11名成员如何谋划下一步发展?近日,除安徽外的省级地方两会均已召开,上海、重庆等省份在各自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从生态环保、交通运输、产业升级等多方面,阐述了各自发展思路和具体部署。
保护长江母亲河 各地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
紧跟中央战略部署,各地将“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作为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头等大事来抓。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均表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强化联防联控和区域共治,坚决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江苏省省长石泰峰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深入开展太湖、长江、淮河以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限期治理水质不达标国家考核断面。
湖北积极谋划将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议,共同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保护长江母亲河,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森林、林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推进土壤及生态系统修复,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水陆空”齐发力 各地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一个功能之一就是航运,因此,把长江黄金水道作为重要依托,建设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势在必行。对此,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关工作做出明确安排。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建设,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构建内畅外联的“四大交通走廊”。
江西的具体部署是,今年将开工建设广昌至吉安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兴国至赣县、修水至萍乡等11个高速公路项目,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
湖南、云南同样提出具体目标,湖南表示,将构建交通网,力争建成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干线公路1000公里;云南提出,今年将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300亿元以上,确保沪昆客专、云桂铁路建成通车,实现云南通高铁。
对接中国制造2025 各地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作为协调协同发展重点,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建设现代产业走廊。”这是中央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的要求,也是各地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创新发展”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头戏。
江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落实重大技术产业化和重大产品首购首用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湖北表示,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持武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四川强调,要加强省内沿江产业统筹规划,逐步形成集聚度高、竟争力强、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走廊。具体部署是: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研制及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
云南提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创建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代表委员热议长江经济带建设
不能坐等国家战略落身上
“上海不能躺在‘龙头老大’的地位上,坐等国家战略落到自己身上,要更好地融入到长江经济带发展中。”上海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张新生建议,“十三五”期间,上海应面向整个长江流域来部署产业格局、产业链延伸和要素流动,加强与长江中上游武汉、重庆、成都等大城市的合作,推动本地企业参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类产业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将上海的制造业、航运业、服务业与各地优势企业结合,形成全新的命运共同体。在创新合作模式、加强制度性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上,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
长江沿江各地要错位发展
“各区县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必须避免恶性竞争,避免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重庆市人大代表、石柱自治县县委书记郑平建议,重庆市长江沿江各区县应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结合各自特色,科学规划布局一批特色优势资源加工产业,特别是要避免同一功能区域内的产业同质化,实现差异、特色、集群和协同发展。
【人民网】
相关报道
思考: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高校应该外迁吗
日前,一则关于北京多所高校将迁往河北的消息“引爆”网络,但该消息随即被各相关高校接连否认,引起网友热议。
消息是真是假
据记者检索,该消息来自1月24日的河北日报官方微博,称“北影、北邮等多所高校将迁往河北北戴河”。其消息所配图表显示,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6校涉及其中。
1月25日16点29分,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官方】北京市教委通报:我市从未研究过北邮、科大、中医药、化大、协和迁至河北,特此澄清。”
17点33分,北京科技大学官方微博转发@北京邮电大学的这条微博。
18点20分,北京化工大学官方微博转发@北京邮电大学的这条微博。
同日,河北日报官方微信发布一篇题为《请注意!北京高校疏解河北无具体名单》的文章。文中指出,“经本报官微今日与有关部门核实,北京高校疏解河北无具体名单,此前一些媒体报道的相关情况不实。特作更正。”
记者注意到,北邮的这条澄清微博,并未提到北京电影学院。但在26日22点39分,北京电影学院官方微博也发布消息:“【辟谣|北京市教委未研究北邮、科大、中医药、化大、协和迁至河北;北京电影学院是市属院校,不存在外迁非北京区域。】”
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官方网站未曾出现关于高校外迁的通报。“北京市教委官方回应”这一说辞,皆转自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另据新华社消息,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三校的相关负责人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未听说学校要搬迁至河北”。
部分高校已向首都郊区疏解
就目前多方表态的情况看,相关高校外迁确不属实。但北京市教委曾表示,为缓解首都压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2015年,北京已推动部分高校向首都郊区疏解,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就率先向郊区疏解了6000多人。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多所高校都在远郊区县建起了“分校”。比如,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卫星城东,占地面积3000余亩,在校生达3万多人。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均在良乡大学城建立了新校区。
当然,作为最早建立分校的大学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在1985年就新辟了昌平校区,此后又将办学主体及工作重点从海淀区学院路转移到昌平。此外,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都在昌平建有分校。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区长于军透露,海淀区高校集中,在确保完成首都疏解任务之外,高校疏解工作的前提是要保持海淀区的科技创新生态。目前来看,可能会对一些北京市属院校和中央高校的本科学生做调配。做好北京城市学院等市属高校有序疏解,同时支持驻区高校将本科教育有序疏解至周边地区。
迁校一定要慎之又慎
无论是猜测还是定局,去或留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高校迁出城区,伦敦的高校有,纽约的高校也有,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由于地处曼哈顿,早就想迁往新泽西,但一直未能成功,学校则不得不靠购置学校附近的天价街区来满足规模的扩大。北京高校迁往河北,对于河北和迁出高校而言,可能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洪成文说。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稳定是高校的第一要务”,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校园则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旦校园迁移,那些曾经潜移默化数代学子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内核也将不复存在。“所以,迁校一定要慎之又慎。”
但洪成文认为,“全部迁出或者一点不迁,都不现实,关键是疏解北京高校最容易疏解的那部分。一般而言,共同建设高校中的中外合作办学部分,将北京高校的增量放到河北,是比较可行的选择。同时,也要摸清来自河北的需求及其清单,根据需求让部分高校迁往河北。”洪成文指出,应动员少数大学将自己可以剥离的部分学院(系)迁往河北。当然,北京高校迁往郊区也是一个方向,毕竟北京远郊区还有接纳高校的需求和土地。
“尽管我认为北京高校迁往河北具有可行性,但是高校的迁出和迁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顶层设计和操作性很强的流程设计。”洪成文强调。(本报记者 晋浩天)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