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6-03-14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出席会议。
今天的全体会议应出席代表2943人,出席2853人,缺席90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高洁 摄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从五个方面报告了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依法履职情况:一是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二是坚持服务大局,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三是坚持司法为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四是坚持从严管理,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五是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改进人民法院工作。
周强说,2015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一是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解决立案难问题。二是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实现工作重心下移。三是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解决诉讼“主客场”问题初见成效。四是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五是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六是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破解执行难问题。七是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八是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九是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促进司法民主。十是深化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
周强从五个方面报告了2016年工作安排: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二是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四是继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建设“智慧法院”;五是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院队伍,保障公正廉洁司法。
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从七个方面报告了全国检察机关一年来的主要工作:一是依法履行批捕起诉等职能,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二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四是努力增强对司法活动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五是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六是坚持从严治检,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七是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检察权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关于2016年检察机关工作安排,曹建明说,一是坚持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二是下大力气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三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动摇,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四是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五是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六是打造过硬检察队伍,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水平。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向巴平措主持会议。大会执行主席乃依木·亚森、王东明、王君、尤权、巴音朝鲁、乔晓阳、杜德印、李纪恒、李盛霖、李鸿忠、陆浩、范长龙、罗保铭、赵正永、赵克志、姜异康、贺一诚、骆惠宁、夏宝龙、殷一璀、黄龙云、傅莹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新华网]
41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被立案侦查
昨天(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检察机关共对41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立案侦查,对22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
记者注意到,此次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仍沿用往年体例,分为“2015年主要工作”和“2016年工作安排”两个主要部分。报告在总结2015年工作时共涉及7个方面,而其中6方面的措施都与去年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承诺要做的工作相呼应。
海外追逃人数为近十年总和
在反腐之外,国外追逃也构建了一张堵住贪腐漏洞的大网。曹建明昨日向大会报告时指出,自2014年10月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已从34个国家和地区遣返、劝返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4人,“百名红色通缉令”中的李华波等17名重大职务犯罪嫌犯落入法网。
最高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年多抓获的人数为近十年来的总和。
昨日,最高检办公厅主任王松苗在对报告解读时表示,案子办完之后,老百姓还特别关注的一点,就是不能让这些人携带钱款逃到国外去继续逍遥法外,所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检察机关也开展了国际追逃追赃行动。
“三农”领域职务犯罪成严查重点
除了“大老虎”,一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蝇贪”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昨天的报告指出,检察机关针对一些地方虚报冒领、克扣侵占惠农扶贫资金的严重问题,部署开展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查办“三农”领域相关职务犯罪11839人。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查办职务犯罪8699人。
在2016年工作中,曹建明提到,检察机关将严肃查办、积极预防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中拉票贿选等犯罪。严肃查办、积极预防发生在基层尤其是“三农”领域的职务犯罪。
开展专项督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最高检的报告显示,一道道食药安全防线正在加固。
昨天的最高检报告中指出,从严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开展专项立案监督。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等共同制定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等机制。督促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646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877件。起诉福喜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王少宝等44人销售假药案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13240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对81件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重大案件挂牌督办。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司法的惩治和震慑作用,让法律条文长牙发威,进一步净化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的环境。”
★揭秘
报告浓缩自3000多页材料
最高检报告是如何写就的?今年的工作报告与去年有何不同?就此,记者采访了2016年最高检工作报告起草组相关负责人。
报告前后修改近60稿
新京报:报告什么时候开始起草的?共修改了多少次?
起草组负责人:今年元旦之后最高检就组织专门班子,启动了报告起草工作,到3月13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历时70多天。从初稿到最后形成定稿,有将近60稿。其中曹建明检察长自己修改了30多稿,春节期间就修改了5稿。
新京报:最终形成报告的1万多字是怎么来的?
起草组负责人:起草前,最高检专门发出了通知,要求各省市检察院和机关各部门认真总结2015年工作,并且研究2016年工作。经过筛选后,起草组收集的各地、各部门的材料汇总起来有3000多页,最后的报告可以说是这3000多页内容的浓缩和概括。
新京报:那么报告在形成过程中都是如何吸收外部意见的?
起草组负责人:今年我们在形成报告的过程中,征求意见人数达到了500人以上。报告初稿形成后,就开始了征求意见,包括检察系统内部,还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同志,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以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意见。
首用图文展现重点工作
新京报:在形式方面,今年的报告有什么创新之处?
起草组负责人: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报告有几个“第一次”。比如检察工作有关情况图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形象说明一些重点检察工作,便于代表理解和审议报告。这在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是第一次出现。
此外还有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办理和落实情况。长达8页,列举了37项比较集中的意见建议落实情况,涉及代表委员723名(其中代表675名、委员48名)。这在最高检工作报告中也是首次。
新京报:每次大家都会很关注报告中提到的数字,今年这方面有什么变化?
起草组负责人:历年来我们报告的数据都比较多,而且是逐年增多。2014年的报告有90个数据,去年有99个数据,今年有117个数据。为了确保准确,我们报告中的每个数字都至少审核了5次以上。
声音
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预防两手抓。——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
新京报记者 王梦遥
【新京报网】
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如何出炉?院长亲自改稿 附件首次出现H5
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是首席大法官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活动。报告的起草过程也成为许多人关心关注的问题。为了探访最高法院院长报告如何出炉,记者采访了最高法的相关工作人员。
院长周强亲自主持报告起草 春节还在改稿
据介绍,在2015年10月,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领导及院长办公室为主体的工作报告起草组就成立了。周强院长对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在起草筹备阶段,他就对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重点内容、写作文风等提出明确要求。春节期间,还在修改报告。直到报告定稿,周强召集起草组研究报告数十次,提出许多新的思想观点和工作部署。
为确保报告总结工作全面详实,起草组前期广泛收集资料,同时,深入北京、陕西等多个省、区、市法院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论证,根据各方意见对报告反复推敲打磨,不断修改润色,经过30次修改,报告方才定稿。这30次修改是起草组呈报至院主要领导的次数,起草组内部反复打磨次数至少要多2倍。这是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修改次数最多的一次。
报告“动”起来 附件首次出现微视频、H5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有18页,9900余字,反映的是全国法院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原有21页11500余字,后来修改时,把报告压缩到了1万字以内。
起草组把部分亮点工作的细节内容从正文移出,放到附件中。比如法治宣传工作,征求意见稿原有近300字的内容,定稿压缩到了一句话。而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手机APP、手机电视、英文网站、《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法治天下》栏目等内容则在附件中详细介绍。
据悉,报告的附件也有所创新——使用14张图表立体展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司法改革和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同时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8处使用二维码,首次链接微视频(无声版)和H5动图(无声版),使报告“动”起来,变得可视化。
从569条意见中吸收132条 4次提到妇女儿童权益
据最高法工作人员介绍,1月底至2月底,报告分别征求了有关领导、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特邀咨询员、各高院院长、机关各部门的意见。到两会召开前夕,起草组共收到569条意见,经过汇总梳理和认真研究后,采纳了132条。
起草组根据征求意见中有关方面领导及各高院反馈的意见,对各地的重点和亮点工作进行了精细化的梳理。比如,一些法院审理了一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例,如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全国首例“斑马线罚款案”等。还有人提出,希望在维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一意见反映了群众呼声,也是人民法院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因此,对于这一内容,报告着墨很多。刑事审判工作部分专列一段介绍严惩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的情况,民事审判工作部分介绍了多地法院保护妇女儿童人身安全的司法实践,接受监督工作部分提到了根据代表建议加大对家庭暴力犯罪惩治力度,2016年工作安排部分明确提出依法审理涉及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案件,积极开展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在报告有限的篇幅内,4次提到同一事项,并不多见。
报告36处提到“改革” 采用全新体例
将2015年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情况作为报告中一个独立的部分,是这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大体例创新。为全面反映2015年人民法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报告一改以往“上一年主要工作”+“下一步工作安排”的“两段式”结构,采用全新的框架体例,分为三大部分,即“2015年依法履职情况”、“2015年深化司法改革情况”和“2016年工作安排”。 其中,全文共计36次提到“改革”。
【人民网】
相关报道
三任最高法院院长都在强调 10年间工作报告必写的是啥内容?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李婧)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是首席大法官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活动。记者梳理2006至2016年,10年间三任最高法院院长的工作报告发现,“案多人少”、“人才流失”、“执行难”是年年必写的高频词。
关键词:案多人少 人才流失
2006年3月11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肖扬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他在报告中写道,“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基层法院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不少基层法院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亟待改善。中、西部地区法官队伍人才流失、青黄不接的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学历较高的法官提前退休或离职,转行从事其他工作。”
2007年,肖扬在报告中“问题”这一部分写到,“大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中西部基层法院办案经费短缺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对此,肖扬在报告里指出了更为具体的解决办法,“商请有关部门逐步解决法官编制不足和人才流失问题。在经费物质保障方面,配合财政部门制定和完善基层人民法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向基层人民法院包括人民法庭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2008年,肖扬在工作报告里总结了过去5年的主要工作,他再次提出,“一些制约和影响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以及法官人才短缺、一些法院经费保障不足的困难依然存在。”
2009年,时任最高法院院长的王胜俊首次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用不小的篇幅谈到了案多人少和人才断层问题。他在报告中指出,人民法院“切实加强基层建设,重点解决法官短缺、队伍不稳、保障不力问题……争取相关部门增加编制,缓解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案多人少矛盾。制定基层法院经费保障标准,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缓解经费保障不足。”
2010年,王胜俊在报告中又提到了“案多人少”,他表示,“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011年,王胜俊在报告中两度用了“人才流失”一词。一次是在“更加重视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这一节中,谈到了“逐步建立并完善法官择优遴选制度和有利于基层干警成长的选拔机制,进一步解决一些基层法院案多人少、法官断层、人才流失等问题”。第二次是在“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这一段,谈到“一些法院仍然存在案多人少、法官断层、人才流失、经费不足等困难。为此,我们将立足自身,积极争取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尽最大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
2012年,王胜俊表示,“基层基础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基层法官超负荷办案的现象比较普遍, 法官断层、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一些地方的司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另外,在报告的“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人民法院工作根基”这一节,王胜俊指出,将“启动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推进法官招录体制改革等工作,切实解决法官提前离岗、离职等问题,着力加强基层职业保障。”
2013年,王胜俊在报告中表示,“新增政法专项编制主要分配给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有所缓解。”但同时指出,“基层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一些法院人才流失、法官断层问题严重,司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2014年,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首次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在这份工作报告中,周强表示,“随着案件数量持续增长,人民法院办案压力越来越大,部分法院案多人少、人员流失、法官断层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一些西部、边远、民族地区法院工作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在“2014年工作安排”这一章,周强指出,“加强司法职业保障,在政策待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努力解决基层法官断层、人员流失等问题和困难,关心基层法官身心健康,加大对西部、边远、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法院建设支持力度,加强援藏、援疆、援青等工作,不断改善基层司法条件和环境。”
2015年,周强院长再次提出了“人才流失”,他指出,“随着人民法院办案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新类型案件大量增加,办案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一线法官年人均办案高达300多件,案多人少矛盾、人才流失问题突出;民族地区法院双语法官短缺,办案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今年,周强院长在报告里又一次提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新类型案件大量增加,办案压力和难度越来越大,一些法官长期超负荷工作,有的法官审判能力不适应形势需要。”不过,在今年的报告里,周强院长也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成效,报告称,“扎实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发挥法官遴选委员会作用,指导试点法院严格执行员额比例,严格法官入额标准,上海、广东、海南、青海等18个试点省区市已完成10094名法官入额工作,提高了法官队伍整体素质,充实了一线审判力量。参与制定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加强法官职业保障。”
关键词:执行难
此外,在梳理中,记者发现,“执行难”也是近10年来年年上榜的最高法报告必用词条。然而,与“案多人少”和“人才流失”不同,“执行难”在报告中的表述却在悄然变化中。
2006年至2010年,最高法的报告多次指出将大力解决执行难。2007年的最高法的工作报告还表示,“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去年上半年组织全国法院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通过充实执行力量,摸清积案底数,逐案分析原因,创新执行方法,依法惩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执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共执结78万件积案,执行到位金额2160亿元。”
2011年至2013年,最高法的工作报告连续表示,“执行难”尚未得到解决。2011年报告指出,“司法应对措施还有待完善,一些案件的诉讼难、执行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涉诉信访问题仍较为突出”;2012年的报告指出,“人民法院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难、涉诉信访化解难等问题虽有明显缓解,但还没有根本解决”;2013年,报告表示,“一些地方存在的诉讼难、执行难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从2014年开始,周强院长每年都在报告中汇报解决执行问题的新举措和新进展。今年最高法的报告中虽然指出“执行难问题仍然存在,当前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但同时报告强调称,法院“完善网络查控体系,连通2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有关部门联网,实现网络查控、远程指挥功能,在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敢于碰硬,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不论是什么人,坚决依法制裁,对1.4万人决定司法拘留,对1145人给予刑事处罚”。今天,最高法院院长做报告当天,最高法对外发布消息称,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将网络查控的银行从传统银行拓展至网络银行,与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京东金融等网络银行也建立了“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执行法官足不出户,在办公室点击键盘就能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进行快速查找、及时控制,有效破解被执行财产难查的问题。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