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6-06-04
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
坚定信心坚韧不拔坚持不懈 加快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参观展览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日上午在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在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新形势下,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信心,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在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分别参观展览。
上午9时30分,习近平来到北京展览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共分总况、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农业科技、民生科技、区域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人才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10个展区,通过800多件实物、120多件模型、近百项互动项目等,全面系统展示了“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界和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的一批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和重要工作进展。
集成电路装备及芯片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提供重要支撑,未来智能驾驶舱布局简洁实现智能控制,智能植物工厂突破关键技术并已推广应用,深海潜水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我国自主创新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十多家医院投入使用,高温气冷堆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实现大面积、高精度天文观测,北斗导航系统在40多个城市开展应用并走出国门,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列车打造中国高端装备新名片,国际热核聚变计划成为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型、一段段视频和精彩的多媒体演示及鲜活有趣的互动,吸引了习近平等领导同志的目光。他们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并详细询问有关情况。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参观了展览。
[新华网]
习近平向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新华社旧金山6月2日电 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6月1日至2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强调本届会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以来在清洁能源领域举行的重要高层论坛,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清洁能源开发和应用的共同关注。
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不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习近平表示,2017年中国将主办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真诚欢迎大家到中国来,交流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的认识和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
本次会议由美国能源部主办,23个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会议发表了视频致词。
【新华网】
相关报道
习近平的人文科技观:双翼齐飞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4日电(见习记者 岳巍)6月1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
纵观全文,“科技三会”上的讲话为我国科技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细读字句,讲话中不乏大量前沿尖端科技成果、面对问题直戳要害。值得一提的是,总书记几处引经据典,为讲话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让人文与科技接轨,让科技闪耀人文之光。中国青年网学习者工作室注意到,习总书记的多次讲话都体现出他深刻而独到的人文科技观。
引经据典 人文科技观与民本思想交相辉映
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中,习总书记对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5点要求,先后4次直接引用古语。
当习总书记讲到夯实科技基础时,用“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这句出自《孟子·公孙丑》的古语指出,做事情要讲究时机。这个时机是什么?他强调,要想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就得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抓住先机。而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英国利用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独领风骚,美国用电气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不断实现超越,最终坐稳世界头把交椅。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习总书记讲到加强科技供给时,引用了朱熹“致知格物”的思想。这句古语也表明了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服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人文科技观与民本思想交相辉映,而科技更离不开人民。在讲话中,习总书记通过“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句出自《三国志》的名言,表达出“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深意。能否“功成”“业广”,关键还看人才队伍建设。随后,习总书记在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时,又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准确地传递出“科技创新,贵在接力”的信号。
科技+人文 为国家腾飞添置双引擎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曾这样讲道。
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比肩提出,犹如为奋勇向前的国家添置了一双腾飞的羽翼。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习总书记这样告诉外界,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者都要抓,两者都要硬。
历史经验证明,在自然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科学家,往往在人文方面也有所建树。
曾提出“相对论”的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科技界的地位毋庸置疑。可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尤其是小提琴上的造诣却鲜为人知。据说,他最喜欢听莫扎特的音乐,而他的许多公式和定律也是在联系小提琴的过程中想出来的。
在国内,这样的大家也不胜枚举。刚刚逝世的“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就是其中一位。陈能宽喜爱古典文学,文学功底深厚,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他即兴赋词:“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核试验前夕,指挥者和负责人总是高度紧张。在一次核试验现场的讨论会上,他忽然脱口背起了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在座诸人无不肃然恭听,感情随之波荡起伏。
科技发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习者工作室梳理发现,给科技人才注入人文因素,习总书记在2014年6月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就提出来了。在那届大会上,习总书记做了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讲话。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推动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最终走向信息化时代。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所取得的变化,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居功至伟。
工程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为此,习总书记这样说道:“今天,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也正因如此,习总书记用感怀天下的全球视野,为人类共同命运疾呼:“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是工程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全球工程科技人员要切实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军在接受中国青年网的采访时讲道,“当前中国应该加强科技人才在人文学科方面的培养。”
他同时表示,科技人才如果没有人文学科的基础,工程科学就很难有创新和突破。加强人文学科的培养有助于形成工程科技人才的人道主义关怀,让他们建造出来的世界更加适宜人类生存。
【中新网-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