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6-07-11
李克强:重大堤防工程必须明确终身责任制
“各有关地方、部门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做好防大汛、抢大险的准备,决不能有丝毫麻痹松懈行为!”7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
此前一天,李克强刚刚从安徽、湖南汛区急赴湖北武汉,冒着大雨赶往青山区长江干堤倒口湖堤段管涌抢险现场察看。
“管涌的地方距离长江大堤只有400米,背后就是武汉的核心区,如果决了堤,后果将不堪设想!”常务会上总理提及当时的险情时说,“我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防汛抗洪工作,各地各级责任人务必高度重视,坚决根除任何侥幸心理,杜绝‘百密一疏’!”
他提出明确要求,长江干堤等重大防洪工程必须全线24小时巡查排险,对险工地段要加大力量、及时处置,第一时间排查险情隐患,做到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
李克强说,今年我国入汛提前较多、降雨强度大,雨情汛情超常,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压力。根据预测,多地强降雨还会持续,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而今年异常复杂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为气象预报、灾害预警等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7月5日晚,李克强在奔波两省考察长江、淮河流域防汛工作后,在湖南岳阳连夜主持召开部分省份防汛工作会议,部署下一阶段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7月6日一大早,他冒大雨赶赴武汉长江干堤出现管涌险情地段。而在7月7日的常务会上,他再次要求相关各部门负责人,务必要高度警惕,服从指挥,强化责任,形成合力。
“对于因工作不到位造成的重大伤亡,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堤防加固等重大工程,必须明确终身责任制,对暴露出问题必须严肃追查!”总理加重语气说。(李之南
【中国政府网】
相关报道
最近9次常务会4次提到它,是什么让李克强念念不忘?
“这件事情不能光‘喊’,更要加快‘做’,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切实落到实处!”在本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于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这件事又提高了嗓门。
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听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广情况汇报。
PPP目前的推进难言顺利。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止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总额达到10.4万亿的PPP项目。但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项目量巨大,各地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地率较低的问题。
作为PPP的主力军,民间投资的“疲软”是导致PPP出现困局的一大原因。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仅为3.9%,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7.5个百分点。
为此,国务院频频发招。据“国是星期三”(微信号:WednesdayNews)统计,从今年5月4日至今召开的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4次将社会、民间投资相关内容作为议题,如下图:
1
5月4日,常务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2
5月11日,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简化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3
6月22日,常务会议听取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工作汇报,并提出五项要求,以期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4
至本周7月7日,李克强在常务会议上当即明确要求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加快推进相关立法进程,以更好的法治环境更大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法制办必须有权威,说了算!”
就PPP推进的相关问题,7月7日的常务会议部署了以下四项内容:
一要以推PPP促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各类社会资本一视同仁;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项目,减少和简化不必要的审批。
二要积极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价格改革,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不同付费方式、运作模式,完善财税优惠、用地招拍挂、融资支持、资本退出等配套政策,探索项目经营权、收益权资产证券化,建立合理回报机制。
三要强化合作双方契约意识,规范履约行为,切实保护合法权益。
四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立法进程,以更好的法治环境更大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而据官方披露,李克强在会议上特意指出了PPP立法的相关问题,并将其与建设法治政府联系在了一起。
据称,有两个部门分别提请了“特许经营立法”和“PPP立法”的意见,其中许多内容重复交叉,不少意见相左。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表示,应该统筹协调两部门意见,推进单一法案的立法工作,为推广PPP模式提供根本的法律保障。
对此,李克强直言,国务院法制办在起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过程中,“既要充分听取吸收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更要站在‘法治’的高度,超越于部门利益之上。在这一点上,法制办必须要有权威,‘说了算’!”
法律能否为民营企业家送去“安全感”?
那么,立法保障PPP为何如此重要?
就民间投资意愿降低的问题,“国是星期三”近期采访了多位民营企业家,不少企业家表示,信心缺失是其不敢投资的“罪魁祸首”。浙江固力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哲直言:“投资意愿还是有的,但信心却不见了。”
缺乏必要的保障、信心不足,这同样也是PPP模式遇阻的重要原因。
“有的PPP项目在谈的时候是一个样子,等真正投钱进去了,才发现很多不利条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都冒出来了。”郑哲说。
另有企业家表示,民间资本相比于政府资本,处于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即便出资比例相当,政府也拥有更多隐形权利,更大话语权。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PPP模式立法带来的最大红利就是化解各种不确定性,以法律的力量,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和利益,打造有法可依的透明投资环境,为民营资本参与PPP吃下“定心丸”。
“民间投资要与政府合作,一定要避免政府失信。”经济学家张连起对“国是星期三”表示,通过立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在赋予其公平公正待遇的同时提高企业家的“安全感”。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PPP模式已成为引入民间投资的“必然的选择”。该模式的有效落地需要培育良好的全方位的创新生态环境,通过保护产权、创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环境,以此来鼓励民营企业家发挥创新精神,在平等开放,相互支持的环境下,建立良性循环的新政商关系。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