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7-01-22
中新网兰州1月19日电 (记者 冯志军)针对日前媒体曝光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后,甘肃张掖市官方随即启动调查核实、整改落实、问责追责工作。除对新闻报道反映的四个水电站立即停产整顿外,还有23人被问责追责。
张掖市官方18日夜向中新网发布了媒体反映祁连山环保问题整改、严厉问责的一系列措施如下:
一、对新闻报道反映的四个水电站立即停产整顿,并依法对小孤山、龙首山二级电站各处以10万元罚款,要求黑河干支流上所有水电站在一个星期内全部先落实安装下泄流量视频监控系统,市县两级抽调专门人员分组包站、每周巡查一次。所有水电站在2017年5月底前完成下泄用水设施建设并安装电子流量计。
二、对违规操作造成烟气直排污染的巨龙铁合金公司继续实施停产整顿措施,罚款27.902万元,责令并督促企业严格按环保标准安装除烟除尘设施。
三、抽调专业人员分组对祁连山保护区范围内所有水电站开展排查,重点排查生态基流下泄水量、站房、机器设施改造维修、弃渣场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情况,责令有问题企业限期整改。
四、对包括大海铜矿在内的19户矿权仍在有效期内的祁连山保护区项目再次进行逐一排查,继续落实停工停产措施,分类进行处理。
五、依法依纪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题追责。对辖区内企业生态用水下泄流量监管不力、排放浓烟等负有重要责任的甘州区、肃南县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肃南县、甘州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市环保、水务及县区水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予以告诫约谈。截至目前,共有23人被问责追责,其中:告诫约谈5人,诫勉谈话2人,行政警告11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免职4人。
地处甘肃、青海交界的祁连山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和集水区,它在维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河西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北坡中、东段,地跨武威、金昌、张掖3市8县(区),设置于张掖市的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职能是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山育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完)
[中新网]
相关报道
“十三五”科技治霾 24亿中央财政资金将花在哪?
经历1月21日7级阵风洗礼后,北京上空蓝天依旧。驱散雾霾,需要的不仅仅是“等风来”。22日,在科技部社发司和科技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科技治霾专家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最新进展、“十三五”期间科技治霾如何发力进行了研讨。
“‘十三五’期间,围绕研究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等6项重点任务,科技部启动实施‘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该专项投入的中央财政资金为24.74亿元。”科技部21世纪中心副主任柯兵在会上介绍道。
破解雾霾成因
雾霾到底从哪来?从普通百姓,到大气污染研究领域的专家,这都是一个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感到无奈的是,一位苦于摇不到车号的记者抛向他的问题。“有研究发现机动车尾气对雾霾的‘贡献’只有3%—4%左右,既然占的比例这么小,那为什么还要严格限购限行?”
事实上,PM2.5来源复杂,其化学成分既来自于直接排放,也来自于二次转化。郝吉明解释道,“不到4%”的结论,计算的是机动车尾气在一次排放中所占的比例,而在二次转化里,机动车尾气是贡献雾霾的“大户”。在部分媒体报道里,将“一次”二字省掉了,引起广泛误解。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鲍晓峰还有另一个身份——国家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在他看来,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行驶在道路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非道路移动源的尾气排放同样不容忽视。非道路移动源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小型通用机械、柴油发电机组、船舶、铁路内燃机车、飞机等。
目前,对于雾霾的来源和形成机制,科学界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掌握重点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演变特征和成因机制,确定PM2.5爆发性增长的主控因子,是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要解决的两个基础科学问题之一。
评估雾霾对健康影响
在弄清雾霾成因之外,研究细颗粒物等污染物与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的关系,是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要攻克的另一个基础科学问题。雾霾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哪些影响,同样也是公众迫切关注的问题。
最近一则在大脑组织中检测到PM2.5颗粒的报道,加剧了人们对雾霾影响健康的担忧。而在北京大学教授邱兴华看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能在人体中检测到许多过去无法检出的微量物质,在大脑组织中检测出PM2.5颗粒物,并不能说明颗粒物对健康有影响。
“对大气污染物控制的研究,国内起步很早,但对于雾霾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国内所做的相关研究起步非常晚。公众对健康问题十分敏感,一旦某个研究小组有相关的新发现,可能被媒体无限放大,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邱兴华指出。
长期从事环境健康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段晓丽认为,暴露在雾霾环境中的时间长短,对健康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短期暴露产生急性应激反应的风险评价结果,即单位浓度暴露水平下的剂量反应关系,去评价长期暴露带来的慢性健康损伤风险,会有高估风险的可能。
雾霾对健康的影响,每个人都想知道的更多。针对评估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的科学难题,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列出一份任务清单:研究大气污染暴露评价和健康效应早期识别技术,研究大气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急性和慢性健康损伤的暴露—反应关系,研究典型城市群大气污染的健康风险等等。
突破三项共性防治技术
21世纪中心资源环境处处长王磊,用“232”概括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除了上面提到的要解决的两个基础科学问题以外,还要突破三项共性防治技术,建立两类应用示范平台。
对三项共性防治技术,专项给出了具体的任务指标。突破大气污染精细化监测预警技术,形成天地一体化监测能力和120小时以上精细化预报能力;形成典型重污染行业全过程治理技术能力,技术和管理进步对大气污染减排能力贡献率提升20%左右;形成联防联控决策支持技术能力,支撑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
两类应用示范平台则包括,贯通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应用示范,建立京津冀等联防联控示范区,形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支撑重点地区重污染天气减少、重大活动空气质量达标。建立大气环境技术转化服务平台,扶持创新创业,大幅提升自主研发技术市场占有率。(记者 唐 婷)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