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感受习近平代表15年前提出的“人民”二字的重量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7-03-16

  “我们要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对群众的悲欢冷暖感同身受。”2002年3月4日,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的“代表团之声”栏目里,刊发了对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代表的采访,标题是《牢记政府面前“人民”二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年前,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作出庄严承诺。

  从主政一方到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人民”二字在习近平心中始终是字字千钧。“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身上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传承,也是其人生成长经历的高度凝练,彰显了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人格魅力。

  习近平的人民情怀,流淌在关切百姓冷暖的点滴细节里。在今年千余字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10次提“人民”、5次提“群众”,用了187个字的段落来谈脱贫。这些年,与阜平困难群众盘腿坐炕拉家常,给梁家河乡亲送上自己出钱办的年货,同井冈山老区人民一起打糍粑,一幕幕下基层的生动场景,记录了习近平时刻牵挂的正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尊民、亲民、为民之情,在朴实的大白话中自然表露,在身体力行中见微知著。

  习近平的人民情怀,蕴含在关系家国命运的宏大叙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火热的中国大地上正在激情地书写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时期“赶考”答卷,从严治党,高压反腐,廓清政治生态,凝聚党心民心;深化改革,攻坚拔寨,稳步向前,开弓没有回头箭;改善民生,实惠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民群众更有放心感、安全感、获得感。

  “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近平的人民情怀背后是敬畏人民,是责任担当,是率先垂范。

  当前,仍有不少不收手不收敛的腐败分子以身试法,一些地方和领域的“四风”问题屡禁不止,漠视群众疾苦的“官老爷”时见曝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频有发生。这些为官不为、滥为、乱为的现象,与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影响党的形象,破坏干群关系,需要我们持续强力纠偏。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学习习近平的人民情怀,就是要鞭策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习近平的人民情怀不仅有着丰富的政治内涵,也为广大领导干部指明了行动方向。全国两会胜利闭幕,迎接十九大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的改革发展必将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中国巨轮定能在跨越历史的三峡中破浪前行,驶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人民网]

 

相关报道

构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共同体(名家笔谈)

  这个大写的“人”不只是抽象的“人”,而是13亿多“人民”,是无数个复数集合组成的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五位一体”到“四个全面”,从生态文明建设到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核心精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即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因为,生态和文明兴衰紧密联系,生态环境是人民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也同样是回应群众的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做到坚如磐石。

  不仅如此,党中央的宏观政策始终与人民的微观生活紧密联系。“十三五”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质也是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规划。“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后,加上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体现,也是党执政思想的体现。

  这个大写的“人”不只是抽象的“人”,而是13亿多“人民”,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复数,而是无数个复数集合组成的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十几亿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总目标,也必然包括每个具体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十三五”规划从健康、教育、文化、就业、社保五个方面,对人的发展生命周期确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量化指标,例如: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满足公共文化需求、提高就业率、实现全民社保覆盖等等。这体现了宏观的国家规划与微观的人的发展需求之间的联系、匹配、互动和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根源正在于人民的需要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收入提高可以使人感到更幸福。但这种联系是有条件的。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幸福感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减弱,而与更多的社会因素相联系。我国已经逐步从前一个阶段向后一个阶段发展,人民的需求不仅仅限于收入的增加,而是更加丰富、多元。我们不仅追求经济增长,更追求绿色、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不仅追求物质文明建设,还追求精神文明建设。这些新要求正是来源于人民诉求的不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精神生活等新理念的本质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伟大的时代,将由伟大的人民创造,也将由每一个具体的个人共同分享。(胡鞍钢)

    [人民网-人民日报]

瞭望 :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推向纵深?

  ◆ 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与动力的重大问题

  ◆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根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去年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12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其中涉及民生相关议题的会议有9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生领域文件,涉及扶贫、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社保等多个方面

  ◆ 在中央深改组会议新闻稿中,“落实”一词高频出现,仅2016年12次会议就强调了100余次

  ◆ 既往的改革实践表明,越到“最后一公里”,各种“中梗阻”对改革的阻滞力也越大,任何跑冒滴漏、虚晃一枪,都有可能使相关改革的成效打折扣,有可能导致改革方向偏离、改革任务落空

  ◆ 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要跟进到哪里。一年来,中央改革办的专项督察覆盖27个中央和国家机关、26个省区市,中央环保督察覆盖半数以上省份

  ◆ 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已经高度融合,改革由单项和局部突破转向全方位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的趋势更为显著,改革内涵已由经济领域全面拓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国内改革更加深入地拓展到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参与全球治理中来

  2017,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是“十三五”规划实施进入重要阶段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份,非常重要的是,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海内外注目的2017“两会时间”已经开启。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两会上,亿万人民的意愿诉求将通过两会的制度渠道,转化为推进改革、促动发展的国家意志。

  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与动力的重大问题。认清改革的力量之源、发展的最终目的,就能激发出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朝着目标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努力使各项改革都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都能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根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改革的顶层设计,到群众身边“小事”,无不诠释出人民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清晰地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人民至上”和“民生逻辑”的执政情怀。

  时时问需于民,事事问计于民,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群众反映最突出、最集中的问题,就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向。“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人心标准”,更是执政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呼应民心民意,为改革顺利推进赢取新的动力,更展示出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定,四梁八柱已然立起。供给侧、行政管理体制、司法、财税、户籍制度、央企薪酬、考试招生、农村土地、公立医院、科技体制、监督执纪……一项项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在顶层设计与着力推动下破题,不断发力。

  改革为民。去年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12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其中涉及民生相关议题的会议就有9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生领域文件,涉及扶贫、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社保等多个方面。

  “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始终锁定民生关切点,紧紧抓住破解民生难题与保持经济增长的“最大公约数”,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健康中国”展开蓝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产权保护顶层设计完善、房地产调控“一城一策”……2016年,改革瞄准民生领域的“痛点”,逐一破题,精准发力。

  在过去一年间,人们已经开始在方方面面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儿童医疗资源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家庭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教育均衡布局逐渐发力,更多的孩子实现“就近入学”;增设巡回法庭,进一步下沉审判中心,方便群众诉讼;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进展顺利,群众不必为办证再受来回奔波之苦……

  从国计到民生,全面深化改革给予群众的,既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义的实现;既有发展红利的共享,也有美好前景的预期。这正是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之后,全面深化改革能够多点发力、密集施工的深厚底气。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责任”扛在肩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提供动力。 

  2017年,改革将继续向纵深推进。“以人民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决策者在多元中定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变中找恒量的执政智慧,将改革目标指向与群众的意愿、人民的利益紧紧相连。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将进一步汇聚民意、民心、民智,中央治国理政将继续锁定“民生坐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源源不竭的动力。

  明确责任,抓住关键少数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面对千头万绪的改革部署,面对人民群众的殷殷期待,该如何发力?

  2月6日,春节刚过,中央深改组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这也是2017年度的深改组首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抓主体,明责任,正是几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改革千难万难,一把手肯抓肯干就不难”。实践证明,作为“关键少数”的地方和部门一把手,其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推进进度和实际成效;一把手争做勇于改革的先锋和善于改革的表率,则改革推进也将更有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不同改革主体责任划分清楚、明确下来,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以责促行、以责问效。党员、干部特别是地方和部门一把手,既要当改革的促进派,又要当改革的实干家。

  2016年中央深改组清晰划分了各类改革主体的责任:专项小组对本领域改革负有牵头抓总、特别是协调解决矛盾的责任,既要抓统筹部署,也要抓督察落实;改革牵头部门是落实中央部署具体改革任务的责任主体;地方党委对本地区全面深化改革承担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抓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改革落实能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突破“中梗阻”,“改革红利”会不会被截留,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尤其是党政一把手,首先需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强化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保持思想上共通共鸣、精神上高度默契、感情上同频共振、行动上步调一致,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 

  面对改革中的种种困难,各级干部更要主动克服本领恐慌,敢于担当。特别是对于涉及到群众利益的改革,要以饱满的勇气智慧、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地干。对重要情况、矛盾问题、群众期盼心中有数,对改革举措成效如何,抓实精准落地、抓实探索创新、抓实跟踪问效、抓实机制保障,使各项改革更加富有成效,真正做好改革的主体,担负起改革的责任和人民的期盼。

  牵住牛鼻子,以重点带动全局

  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改革向纵深推进,牵涉的体制矛盾和利益关系将会越来越复杂。

  正因如此,改革抓重点、抓关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问题、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这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论。

  “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 

  对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啃“硬骨头”、探“深水区”,离不开对改革大局的把握。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明确了“统筹兼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改革都要从全局出发,从全局思考,最终落实每一项具体措施。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既要心中有数,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先集中力量把主要改革举措推出来,列出“问题清单”,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2016年多项改革综合施力,已呈现出对改革深层次脉络的把握:

  在经济生态领域,改革抓住阻力大、利益调整难的硬骨头持续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稳起步,改革支撑发展的动力作用逐步显现;

  在民主法治领域,改革保持着政治定力和改革韧性,稳慎、主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在司法领域,以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为基础的司法管理体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司法公开为重点的诉讼制度改革,以立案登记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为代表的的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等关键性改革顺利推出;

  在文化领域,改革把牢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推进制度创新,强化督察落实,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释放了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劲势能;

  在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改革,瞄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推出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办成了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难事,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则突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形成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齐头并进、互相支撑的良好态势,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同时,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发,与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结合,重点改革举措取得突破,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在国防和军队领域,建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实现了军队组织架构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

  可以看到,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愈发清晰。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个着力点,无不回应了人民期盼,展现了党中央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例如,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了一批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举措。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的基础上,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在今年,“放管服”改革还将持续加力,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改革成效。

  2017年,改革将紧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中心聚焦、向深处发力。在今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个必须牵住的“牛鼻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表面看是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往深里看则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为发展培育新动力、增创新优势。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做出部署,2017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万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今年将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将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并将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将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计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和效应进一步显现;针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将精准加力补短板,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今年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并将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是相通的,其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最终目标是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从而进一步把发展“蛋糕”做大,为促进公平正义夯实基础。同时,通过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四大关系,进一步分好“蛋糕”,为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党中央率先垂范下,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算大账、总账、长远账,抓住重点,坚决地破、坚决地改,一步一步往前推、一层一层往下落。关键之年,发展的速度之变、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与改革的时序、节奏紧密咬合。新动力的积聚、新旧增长动力的切换,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发展的路径。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的“大局”。

  深耕试验田,创新求突破

  改革试点,就是改革前瞻探路的“试验田”。改革实践反复证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要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从创新实践中寻求突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愈加凸显,对一些攻坚难度大的改革,对既要突破又要创新的改革,更需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通过试点走出困局、打破僵局,发挥试点对改革全局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以来,多项重大改革举措,都是通过试点来总结推广形成的。在2016年,聚焦改革重大任务,就突出抓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司法责任制改革等重大试点。并及时总结和复制推广试点经验、自由贸易试验区、群团改革、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行河长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试点成果在更大范围推开。

  试点,作为改革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厘清改革的各项重大关系,探明突破的方法和路径。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密集施工期后,改革举措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推进条件各有不同。各地在推进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掌握步骤和次序,以施工图方式明确改革举措的路径、成果形式、时间进度。

  改革试点,可以发挥对于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打通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一些矛盾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涉及风险因素与敏感问题的改革领域,中央定调子、划底线,地方探路子、创经验,深耕细作改革“试验田”,为推进全国面上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无论改革推进到什么阶段,人民首创精神都不能忽视。这一年,中央注重调动地方、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取智取法取道于民,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又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厚氛围,创造了很多改革创新的生动案例,使改革活力充分涌流。

  集成协同,厚积成势

  今天,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已经高度融合,发展每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改革由单项和局部突破转向全方位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的趋势更为显著,改革内涵已由经济领域全面拓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国内改革更加深入地拓展到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参与全球治理中来。

  对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要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为了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样的历史价值和责任担当,让全面深化改革义无反顾、砥砺前行。

  要肩负起这样的使命担当,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工程必然是极为宏大的。改革越深入,各领域各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越强,每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又都需要其他改革予以支撑。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如果只是“线性部署”、“单兵突进”,没有通盘考虑好先手棋、后手棋,改革难免相互掣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树立改革系统思想,一手抓改革措施的深耕厚植,一手抓新改革举措的出台落地,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配套组合、前后呼应,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使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向中心目标靠拢,让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从而推动全面突破,形成整体效应。

  特别是在改革的关键领域、重点领域,在承担改革试点任务较多的地方,更是突出改革举措协同配套,既抓体制创新举措系统集成,又抓机制创新举措系统集成,促成改革由点及面、串点成线、积厚成势。

  狠抓督察,落地更要生根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以“施工图”方式落实改革蓝图,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

  “改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抓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改革方法论。在中央深改组会议新闻稿中,“落实”一词高频出现,仅2016年12次会议就强调了100余次。

  全面深化改革,绝不是做表面文章。抓落实,体现在改革方案聚焦更准上;体现在突出查找短板弱项,正视矛盾问题上;体现在面对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利益调整敢于动真碰硬上;也体现在紧抓改革配套、明朗改革预期上;更体现在改革落地后的具体“施工”更为细化、深化、实化上,增强操作性,能够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既往的改革实践表明,“最先一公里”畅通、“最后一公里”断头、“上下热中间冷”、“上下通中间阻”等问题,容易导致改革方案与政策意图在实践中流产。特别是,越到“最后一公里”,各种“中梗阻”对改革的阻滞力也越大,任何跑冒滴漏、虚晃一枪,都有可能使相关改革的成效打折扣,有可能导致改革方向偏离、改革任务落空。

  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要跟进到哪里。推动落实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督察。2016年,改革督察工作被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无比的决心和魄力狠抓督察,确保改革落地生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2次中央深改组会议,至少对改革督察工作提出过十余次明确要求,并曾多次专题听取重大改革落实情况汇报,涉及国企党建、群团改革试点等多项议题。中央改革办还专门成立督察局,对重大改革任务开展专项督察。

  完善中央改革办、专项小组、牵头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督察职能,发挥社会和群众监督作用,做到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上下贯通、内外结合……一年来,中央改革办的专项督察覆盖27个中央和国家机关、26个省区市,中央环保督察覆盖半数以上省份。

  改革督察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充分发挥督察在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提高质量中的作用,对已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进行排队督察,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对发现问题的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督察抓住重点方案,解剖麻雀,以点带面,在找准个案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方案的“含金量”不短斤少两,确保落实管道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不因改革密集出台而忽视和牺牲改革质量。

  汇聚起众志成城、勠力同心的磅礴力量

  一切改革的实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一切改革的推进,都离不开人民的力量。“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饱含着责任与期望。

  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有的部门和地方改革动力不足,存在畏难情绪,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致使有的改革方案缺少含金量,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有的部门仍然存在利益固化的问题,守着自己奶酪不愿动,一些重大改革方案仍待破题,有的尽管出台了顶层设计方案,但在实际部署过程中,落实仍不主动、不积极,细化不到位;

  有的部门、有的地方,还藏着自己的“小算盘”,当改革触及自身利益时,仍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力触角,抢、发“试点帽子”或搞选择性改革,或拖延改革窗口期,影响了一些需要在全局尽快推开的改革进程;

  有的部门、有的地方,仍缺乏改革大局意识,对一些重大改革的政策支持和配套跟进衔接不到位,调整相对滞后,影响了改革推进和实施效果;

  有的地方抓落实韧性不足,搞选择性落实、变通性执行,督察“只拉弓不放箭”,不愿动真碰硬,影响了改革措施的落地;

  还有的仍未能有效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挫伤了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

  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攻坚期、深水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擘画了未来蓝图,指明了正确方向。要维护人民利益,从人民利益出发搞改革、抓落实,在利益多元情况下善于找到最大公约数,提升改革共识度,增强改革执行力,抓住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从不同群体、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改革过程同百姓得到实惠的过程相协同,实现长远利益的举措和维护当前利益的做法相衔接。

  2017年,注定是在中国大历史上留下深刻记忆的一年。当前,我们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精准、务实,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进一步扩大改革受益面,让改革真正催活发展的内生动力,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凝聚起众志成城、勠力同心的磅礴力量,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与丰厚扎实的实干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记者 袁元)

    [新华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