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7-04-
中国科技网4月11日电(记者唐婷)“中国有着最庞大的石墨烯基础研究队伍和最活跃的产业化应用团队,但这两条线的交集还不多,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的成立,是促进这两条线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起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刘忠范表示。这是他在11日举行的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授牌仪式上做了这番表述。
中国航发航材院院长戴圣龙介绍,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主要由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和石墨烯产业联盟组成,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组织格局,聚集了优势资源、构建了多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了“众智”型研发模式和共享型产业公地。
中国航发航材院从2006年开始探索石墨烯的应用,充分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探索对现有先进航空材料性能的影响,致力于对现有材料的改进、提升和换代工作。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开创了40多个石墨烯创新应用的研究方向,研制了一系列的新材料,多项成果在航空装备、国防装备上验证、考核、小批应用;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新材料、新成果。
为推进石墨烯产业发展,促进现有成果尽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中国航发航材院、中国航发集团公司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出资10亿元联合发起设立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戴圣龙表示,该公司以“全球第一的石墨烯复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孵化中心”为建设目标,立志通过1~2年的发展成为有国际引领作用的新材料研发中心。按照“前沿储备一批、工程化推进一批和产业化落地一批”的发展思路,该公司将努力在10个方面开展前沿技术探索研究、7个方向开展应用技术和工程化研究、12个方向全面进行产业化落地。
据介绍,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坚持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枢纽,与多家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已有多项科研成果在军工尖端装备、半导体、电力传输及电池等领域获得了应用,并积极推进在天津、深圳、沈阳、呼和浩特、常州和宁波等地的产业化落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北京研发、多方转化、军民融合、反哺创新的创新引领型发展模式。未来,该中心将引导开展石墨烯前沿技术、石墨烯应用技术和石墨烯产业技术发展,发挥地方政府产业引领示范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打造军民融合发展典范。
[中科网]
相关报道
美媒:石墨烯滤膜可大幅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参考消息网4月8日报道 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4月6日发表了题为《石墨烯滤膜可能会让海水淡化更便宜》的报道。
随着饮用水日益短缺,海水淡化可能是弥补这一缺口的一种方法。
本周早些时候在英国《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公布的新研究或许是让海水淡化——脱去水中盐分,使之可以安全饮用——在世界更多地方成为可行选择的重要一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改进的石墨烯氧化物滤膜——一种可让一些分子通过并挡住其他分子的选透性薄膜——可在过滤水的同时留下盐离子。这其实是一种分子滤网。
找到新的淡水来源非常重要。据联合国称,世界上约有12亿人口缺少干净的饮用水,占总人口的约20%。随着人口增长和一定程度上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现有水供应减少,这一数字预计还会增长。因此有人提出,下一次世界“淘金热”将是寻找水源。而另一些人则没有这么乐观,他们担心水将引发未来战争。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也门当前的战争就是跟水冲突有关,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如此。
尽管全世界并不缺乏水,但淡水稀缺,只占水总量的不到3%。地球表面的70%以上都是水,但其中的97%不可饮用,因为这些水要么是盐水,要么有咸味(盐水和淡水混合)。除了游泳时偶尔吸入海水外,人类饮用海水会导致脱水并最终死亡。
海水淡化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毕竟这种技术已在中东和开曼群岛的一些地方投入使用。目前使用的有两种技术,一种是多级闪蒸法,是通过一系列热交换将一部分水快速加热成水蒸气;还有一种是反渗透法,利用高压泵让海水通过反渗透膜,去除离子和颗粒,使之成为饮用水。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能源与环境部研究员拉姆·德瓦纳森在一篇与这项研究同时发表的文章中写道:“目前的海水淡化方法属于能源密集型,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另外,能源的生产消耗大量水,并且会产生需要用更多能源进行处理的废水。”
石墨烯氧化物滤膜是相对便宜的替代方法,因为可以在实验室中以低成本制造出来,而且水很容易通过,盐却不行。但如果大规模浸入水中的话,石墨烯氧化物滤膜往往会迅速膨胀。一旦膨胀,这种薄膜不仅会渗透水,也会让盐中的钠和镁离子通过,从而失去过滤的作用。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