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7-06-1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 促进制造业创新和提质
决定在部分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促进制造业创新和提质;决定在部分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会议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撑。按照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简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审批程序,并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促进“中国制造”品质升级。经过多轮改革特别是2015年以来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已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许可前置条件大幅取消。会议决定,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一是进一步压减生产许可。对能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质量安全的输水管、蓄电池等19类产品取消事前生产许可;对产品质量较稳定,但与大众消费密切相关、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电热毯、摩托车乘员头盔等产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行强制性认证,不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经上述调整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将减至38类。同时,对仍需实施生产许可,且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有效的化肥等8类产品,将许可权限下放给地方质检部门。二是授权质检总局在部分地区和行业试点简化生产许可证审批程序。取消发证前产品检验环节,改由企业提交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将前置审查改为后置,企业提交申请并作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后,可以先领取生产许可证再接受现场审查,实行“先证后核”。后续监管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即依法撤销许可证。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双随机”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频次和品种,扩大覆盖面,尤其对此次取消许可管理的产品要实现抽查全覆盖。
会议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加大金融对改善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的支持,对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扎实履行中国政府对《巴黎协定》的承诺,应根据需要突出重点,有序探索推进。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主要任务:一是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鼓励小额贷款、金融租赁公司等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创投、私募基金等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二是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探索特许经营权、项目收益权和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加快发展绿色保险,创新生态环境责任类保险产品。鼓励绿色企业通过发债、上市等融资,支持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加大绿色金融对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立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绿色信用体系。推广和应用电子汇票、手机支付等绿色支付工具,推动绿色评级、指数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强化财税、土地、人才等政策扶持,建立绿色产业、项目优先的政府服务通道。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公益性绿色项目的支持。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公共服务定价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五是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建立绿色项目投融资风险补偿等机制。促进形成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模式。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中新网-中国政府网]
相关报道
国务院部署五地建改革创新试验区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再进一步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夏宾)继2016年8月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后,中国官方推绿色金融发展再进一步。
14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并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建设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非常有必要,这是去年发出意见后的一个具体措施和抓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五个地方各具特色,如此在将来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时容易找到标本和范例。
王遥指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个地方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有生态资源保护区,有重化工业区,有经济增长较好但也面临传统产业升级的地方,也有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这样一来就能得到适用不同类型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便于未来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中国不同地区间在产业结构、发展目标、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以及环境生态和资源特征上都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千差万别。通过地方创新试点,能够探索不同的推进路径,更快、更好地推进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整体进程。
具体来看,当天常务会议提出五方面主要任务,一是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等;二是鼓励发展绿色信贷等;三是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等;四是强化财税、土地、人才等政策扶持等;五是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等。
鲁政委指出,尽管此前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并未获正式批复,但实际上相关工作已在贵州、广东、新疆等多个地方积极开展。
各地方探索了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的贴息、设立绿色产业基金、设立各类环境资产产权市场,以及各项财税和其他扶持政策等。
鲁政委认为,从此前各个地方的探索情况看,此次提出的五项主要任务中,前四项都已有所涉及。对此,在借鉴地方经验的基础上,应归纳并加快形成统一、明确、规范的操作指引,有利于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有序发展,避免“地区竞赛”至关重要。
“明确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在此前地方和国家相关文件中并未提及,但这恰恰切中了目前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要害。”鲁政委表示,随着绿色金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市场规模扩大伴随着激烈竞争。
但快速推进也伴随着监管洼地的产生,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此前出现的电动车“骗补”、弃风弃光,以及储能市场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都显示绿色金融市场的风险逐步显现。
此次强调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体现出了国家对于保障绿色金融市场有着前瞻性把握。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的强项,而借助金融机构的力量优化政策效果,本就是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
鲁政委认为,在未来的体制创新过程中,有必要更注重如何深化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调动和发挥金融机构的力量,参与监管和风险管理,对于保障绿色金融市场整体的平稳、有序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王遥建议,未来绿色金融应更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在一些准公益绿色项目上,政府可通过设立担保基金的方式,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鼓励其投入绿色金融项目之中。
鲁政委亦强调,在进一步通过财税手段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的背景下,需要寻找创新性的政策机制和手段,引导市场力量自发地投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地发展。(完)
[中新网]
取消下放了这些生产许可,总理为啥说政府的责任更重了?
“一定要明确,我们今天确定取消和下放这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绝不代表政府责任的减轻,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政府的责任更重了!”李克强总理在6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当天会议决定,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对19类产品取消生产许可,对部分产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行强制性认证,将8类产品的许可权限下放给地方质检部门;同时授权质检总局在部分地区和行业试点简化生产许可证审批程序,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李克强说:“凡是取消、下放的事项,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本次改革既给企业‘松绑’,更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
连饲料要喂多大的猪都设定了不同的标准
一天前的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以基层考察时听到的企业呼声举例,说明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家生产猪饲料的企业告诉我,他们已经拿到了饲料生产许可证,但还有部门来检查,问这个饲料是喂大猪的、喂小猪的还是喂乳猪的?连饲料要喂多大的猪都设定了不同的标准,而且还要求企业提交工艺和配方!”讲到这里,总理加重语气责问道,“政府要配方干什么?这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啊!”
他在6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接着谈到一起工业生产许可的事例:一家电器企业反映,他们生产的“大冰箱”和“小冰箱”,生产工艺和材料没有本质差别,但却要申请两个不同的许可证或者强制认证,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
“这样的情况,我是屡‘听’不鲜啊!”李克强说,“我们发展制造业,壮大实体经济,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生产经营领域许可证多、涉及部门也多。这些重重叠叠的‘许可’,不仅让企业不堪重负,也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他强调,必须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简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审批程序,并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促进“中国制造”品质升级。
今年要压减50%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短短半年多时间,李克强已经三次部署工业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等相关事宜。去年11月,总理在上海主持召开地方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谈会时,肯定江苏省宿迁市与质检总局等中央部门合作,大幅压减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的改革试点。他要求,要进一步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继续加大放权力度,全面清理各种行业准入证、生产许可证和职业资格证。
今年6月13日召开的全国推进“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明确要求“今年要再压减50%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天后,总理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
李克强表示,经过多轮改革特别是2015年以来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已经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许可前置条件大幅度取消。
“但掰开来看,这60多个大类里面还套着一些小类,小类里面还有单元,单元里面还有品种,林林总总有近千个。而且多个部门还存在高度重复许可的问题。”总理说。
而在本次会议调整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将由60类减至38类。李克强特别强调,本次改革中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行的“强制性认证”,必须严格规范,决不能搞成“变相许可”。
各部门都要“举一反三”,切实转变管理方式
李克强要求,本次改革涉及的产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稳妥有序推进。要充分研究行业标准等具体衔接问题,确保真正为企业减轻负担,从而更好保障就业。
“我们今天研究的虽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改革,但各部门都要‘举一反三’,在各个领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李克强最后强调,“一定要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为企业轻装上阵、营造更便捷的环境,助力中国产品和中国经济跃上中高端。”(王念兹)
[中新网-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