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7-07-18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杨曦)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多项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呈现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98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2987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06516亿元,增长7.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再获丰收
全国夏粮总产量14052万吨,比上年增加131万吨,增长0.9%。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892万吨,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产量2493万吨,增长0.8%,加快0.6个百分点。生猪存栏40350万头,同比增长0.4%;生猪出栏32183万头,增长0.7%。
工业生产加快,企业利润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2%,集体企业增长1.9%,股份制企业增长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制造业增长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2和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2.2%和3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1%。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048亿元,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05%,比上年同期提高0.45个百分点。
服务业较快增长,景气度持续提高
上半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较快。6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6%,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6个百分点。
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提高1.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59.0%以上,航空运输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0.7%和60.0%,分别比上月提高0.4和0.8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稳中略缓,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0605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02022亿元,增长12.0%;民间投资170239亿元,增长7.2%,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694亿元,增长16.5%;第二产业投资105807亿元,增长4.0%,其中制造业投资86809亿元,增长5.5%,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66104亿元,增长11.3%。基础设施投资59422亿元,增长21.1%,比1-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和22.3%,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2.9和13.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86275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由负转正。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37258亿元,同比下降1.2%,降幅比1-5月份收窄4.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0.73%。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610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2%。房屋新开工面积857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4662万平方米,增长16.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3.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9152亿元,增长21.5%,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7.9%。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03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8%。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4577万平方米,比上月末减少1441万平方米。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5765亿元,同比增长11.2%。
市场销售增长加快,网上零售增势强劲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6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6953亿元,增长8.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7786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583亿元,增长12.3%。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8546亿元,增长11.2%;商品零售153822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72420亿元,增长8.8%。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1.8%,体育娱乐用品增长17.1%,家具增长13.4%,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3.9%。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0%,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3%。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1073亿元,同比增长33.4%,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3747亿元,增长2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进出口快速增长,外贸结构改善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3141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72097亿元,增长15.0%;进口59315亿元,增长25.7%。进出口相抵,顺差12782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0.5%,占进出口总额的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6%,占出口总额的57.2%。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上半年我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33.1%、14.5%、24.6%和46.8%。6月份,进出口总额24043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出口13493亿元,增长17.3%;进口10550亿元,增长23.1%。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1030亿元,同比增长10.9%,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723亿元,增长11.7%。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品价格涨势放缓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8%,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交通和通信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4%,猪肉价格下降6.1%,鲜菜价格下降14.7%。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
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7%;6月份同比上涨7.3%,环比下降0.4%。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9,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238元,同比名义增长7.0%。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4元,同比名义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87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64万人,增长2.1%。二季度,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3405元,增长6.3%。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政策成效持续显现
过剩产能有序化解,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房地产去库存效果继续显现,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9.6%,降幅比3月末扩大3.2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降低,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2元,同比减少0.04元。短板领域得到加强,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6.0%、17.5%、14.7%和17.8%,均明显快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国家统计局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并取得更好结果奠定了扎实基础。但也要看到,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下阶段,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适度扩大总需求,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巩固稳中向好基础,力争更好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人民网]
相关报道
最大的困难还是成本偏高——对百家实体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之四
数据来源:本报百家企业调查 制图:李姿阅
“目前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各种成本偏高。”记者日前对江苏苏州和无锡、湖北武汉和宜昌、四川成都和德阳的1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时,70%的企业这样认为。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近年来围绕这一任务,政府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仅今年上半年就已出台五批减税降费措施,发放“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的政策大礼包。企业对这些减负政策深表欢迎,但同时也反映,在市场尚未完全回暖的背景下,降成本对实体企业至关重要,特别是今年以来部分成本不降反升,企业压力不小,“降成本,别停步”。
制度性交易成本令人心烦
超过半数的企业对“放管服”改革带来的成本下降“有一定感觉”,但也有超过37%的企业表示“感受不明显、与原来差不多”
■“补办一个证件,同一栋楼跑了十几趟”
调查中,超过半数的企业对“放管服”改革带来的成本下降“有一定感觉”,但同时也有超过37%的企业表示“感受不明显、与原来差不多”,并有近18%的企业认为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是当前主要的成本压力之一。
信息不共享,企业跑腿是常事。“补办一个证件,同一栋楼跑了十几趟。”江苏一家新材料企业的负责人说。当地为了让企业办事方便,把办理各种手续的部门汇总在一个楼。然而,这些部门从地理位置上集中了,信息却不打通、不共享。有的证明,在消防那儿减免了,在房管那儿又被要求出示。有的证明,先排队在这个窗口开出来,再到那个窗口去办事。
“要办的证仍然不少。”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罗淼金说。他举例,企业做环评的时候已经完成了雨污分流的相关评估认证,但环保局仍要求企业再办一个排污许可证,水利部门还要求企业再办排水许可证。“这几个证件要提供的资料差不多,但这些部门之间没有信息互通的机制,企业就得反复提交,重复劳动。”
审批周期还是有点长。“钱有人有什么都有,可项目就是开不了工。”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颉告诉记者,如果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工业企业启动新项目,差不多要四五年,一个产品周期都过去了。“报项立项、土地拿到手差不多2年,设计院设计要半年,安评、环评近1年,还要自己修建、试产。2013年想上的项目现在还没批下来。”何颉说,三四亿元建设资金趴在账上,不知项目何时能开工。
成都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反映,汽车产品认证、准入管理部门过多,研发审批的时间成本太高。“研发一个产品要去国家指定的认证中心试验,这就要排队2个月。然后去工信部上公告,进行交通部燃油消耗认证、环保部环保信息公开,进北京还要申报小目录,接着去公安部进光盘,到车管所登记,整个流程十分繁琐。”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原材料成本骤然增加
生产越多赔得越多,期盼减负政策带来更多获得感
■“钢价飞上天,矿砂从1月到4月也差不多翻了一番”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原材料成本骤增成为很多制造业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钢材、塑料、铜等原材料价格平均涨幅达30%以上,目前仍在持续走高。”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程部设备经理刘趁伟说。原材料涨价,上游零部件价格水涨船高,处在下游的集成厂商美的空调已经很难消化。4月原计划生产50万台套空调,公司主动减了5万套,现在有订单不敢接。“原材料再涨,只能继续压缩产能,否则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刘趁伟说,今年5、6月份,虽然钢价有小幅回落,但铜等原材料价格仍保持高位,按照此前合同签订的交付价格,部分产品已经是亏本生产。
钢价上涨对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乍一看是好事,但是该企业发现,下游行业受影响很大,导致一些合同没法执行。“钢价飞上天,矿砂从1月到4月差不多翻了一番,原材料的金融属性大了。”兴澄特钢党委副书记郏静洪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存在炒作因素。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电价成本负担依然较重。“我们有29个电站,自己每年发电6亿多度,发电成本1毛2,可过了一下电网,就涨了好几倍,一度电要收6毛5。”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平说。企业普遍反映输配电价改革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希望扩大直供电试点范围,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
近期听闻电价调整喜讯,不少企业感到振奋。6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清理能源领域政府非税收入电价附加,取消其中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标准降低25%。此外,电价附加中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也已取消。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杨晓勤告诉记者,宜化是用电大户,一年要用30亿—40亿度电,用电成本占企业成本最大头。“如果清理电价附加能使工业电价每度降一分钱,企业每年就能少好几千万元成本。这样的减负政策再多点就好了。”杨晓勤说。
人力成本持续上扬
员工流动过于频繁给产品稳定性与质量提升带来很大障碍
■“愿意到实体制造业的高级人才越来越少,企业招人特别难”
调查中,近77%的企业将劳动力成本列为成本压力的主要来源。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算算账,企业每年劳动力成本增加均在5%以上,2016年劳动力总成本较2014年增加近3500万元。
对于劳动力成本中的工资部分,企业认为,工资上涨是大势所趋,降成本不是要降工资。但多家企业表示,与工资挂钩的“五险一金”负担偏重。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吕告诉记者,企业所缴纳的五险费率29.8%,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12%,总费率高达41.8%。“这两年社保费率有所下调,但幅度很小,再加上社保缴费基数年年增加,算下来并没有给企业减轻多少负担。”
工人过于频繁的流动,也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海龙说,“企业不能随便辞退员工,员工却能随时离职。现在每天早上,我们都要在点过名之后,才知道工人来了多少,有多少人走了,才能决定当天开几条生产线。”该公司于2007年在波兰设厂,同样的产品,波兰工厂的效率比苏州工厂高出20%,品质也更稳定。章海龙认为,这背后的重要原因在于员工——波兰工人每年的流失率仅为2%,请假、辞职都得办理手续,辞职也有个交接期。员工稳定性强,熟练程度高,有利于开展系统的培训。而苏州工厂工人的流失率高达20%,新员工操作熟练度不高往往带来品质问题,推高了企业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
高技术人才流动所增加的成本更高。雷格特公司反映,人才引进难,又极易流失,让企业头疼。“愿意到实体制造业的高级人才越来越少,企业招人特别困难。有的人才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结果又跳槽去了地理位置更好、工资更高的企业。”多家企业表示,希望国家能够在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对制造业企业有更多的政策倾斜。
转型成本耗资巨大
转型过程中企业往往遭遇“双面夹击”——经营成本攀升、盈利水平下降
■“技改不搞不行,但搞技改投入巨大,又难以立竿见影,结果是近几年业绩下滑”
“不破不立,不转型路子只会越走越窄”。调查中记者发现,谋求转型升级已成为众多制造业企业的共识。不过,转型升级所付出的巨大成本也给企业带来严峻考验。
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研发投入不可少。2012年227万元、2016年462万元、2017年预计800万元——近几年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迅速攀升。“我们的方向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逐步转型为设计和项目管理型制造企业。资金压力一度很大,还好企业总算挺过来了,目前公司通过研发新品所获取的订单已经占到90%以上。”公司副总经理袁鑫说。
转型过程中,不少企业面临“双面夹击”:一边是经营成本迅速提高,一边是盈利水平有所下降。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反映,近几年企业上技改项目、迁址,负债率攀升。截至2017年3月底,银行贷款总额达到了6.13亿元,偿还压力巨大。“技改不搞不行,但搞技改投入巨大,又难以立竿见影,结果近几年业绩下滑。”
调查中,不少企业表示,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耗费十年八年很常见。“我们电线电缆板块智能改造的投资每年大约3亿元,技术创新每年投入1亿多元,这些转型投入还在逐年增加,转型期估计要持续到2020年。”江苏远东智慧能源首席执行官蒋华君说。
转型还面临不小的风险成本。“转型升级到新的领域,企业可能不得不将多年积累放在一个篮子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蒋华君说。有的企业在转型中则遇到了知识产权的风险。“研发的新技术推出后,竞争对手稍加改变就可以突破技术封锁,使得首创企业不得不被迫跟抄袭者一起进行价格竞争。”江苏双良集团财务总监陈强说,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往往直接让企业的研发投入“打了水漂”。
调查中,不少企业认为,转型升级的过程必然是曲折缓慢的,这对企业能否坚定目标、承受住成本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记者 赵展慧、白天亮、王政、陆娅楠、刘志强、丁怡婷)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17日 19 版)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