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7-10-
2017“引文桂冠奖”名单出炉 预测诺奖得主
科睿唯安日前宣布了其2017年度“引文桂冠奖”得主,预测在今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精英。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科瑞唯安“引文桂冠奖”自2002年首度颁布以来,已有共43位该奖项得主荣膺诺贝尔奖。
自2002年以来,科睿唯安的分析师们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全球最重要的学术研究与发现平台,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三大领域)分析挖掘了数百万篇学术论文及其引文,以遴选诺贝尔奖科学及经济学奖项所涉及的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及经济学领域中全球顶尖的研究人员。基于其所发表研究成果被全球同行引用的频次和引文影响力,“引文桂冠奖”授予这些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和经济学家,这些人很有可能成为当年或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根据我们的分析,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很可能颁发给检测到黑洞并合产生引力波的科学家,这个发现应验了爱因斯坦早在一个多世纪前所做的预言。而去年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得主—— 加州理工学院的Kip S. Thorne和麻省理工学院的Rainer Weiss将可能获得今年的这一奖项。
今年的“引文桂冠奖”入围名单颇具看点:俄罗斯科学家首度入围该获奖名单,华裔美籍科学家张远摘取生理学或医学的“引文桂冠奖”,另外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印度各有一位科研人员入选。今年的入围名单中还包括来自丹麦、德国、希腊、荷兰以及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
“基于高被引论文的分析,科睿唯安能够客观地找出科研领域顶尖的研究和科研人员。”科睿唯安科学和学术研究业务部全球负责人Jessica Turner表示,“能够遴选出进行开拓性研究的科研人员是我们的荣幸,此奖项也是授予这些研究人员的荣誉。我们的分析能够体现出全球研究领域的同行们对‘引文桂冠奖’得主研究成果影响力和重要性的认可。我们所做的,是全面记录并深入分析科学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能准确和清晰获取这些科研成果的窗口。”
2017年度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得主
生理学或医学领域
Lewis C. Cantley
桑德拉和爱德华•梅耶癌症中心梅耶主任,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癌症生物医学教授
美国纽约
获奖原因:发现了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信号通路并阐明其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
Karl J. Friston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维康基金会神经造影中心教授、维康基金会首席研究员。
英国伦敦
获奖原因:通过统计参数映象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对脑成像数据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远(Yuan Chang)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特聘教授、癌症病毒学名誉教授、美国癌症学会研究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
- 以及 –
Patrick S. Moore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所癌症病毒学项目主任、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特聘教授、美国癌症学会研究教授、匹兹堡创新癌症研究基金会主席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
获奖原因:发现了卡波济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KSHV/ HHV8)
物理学领域
Phaedon Avouris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研究员、美国纽约州约克敦海茨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纳米科学与技术组组长
美国纽约州约克敦海茨
- 以及 –
Cornelis Dekkerei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科维理纳米科学研究所主任
荷兰代尔夫特
- 以及 –
Paul McEuen
康奈尔大学物理系物理学John A. Newman教授
美国纽约伊萨卡市
获奖原因:对碳基电子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Mitchell J. Feigenbaum
洛克菲勒大学数学物理实验室Toyota教授
美国纽约
获奖原因:混沌理论和非线性领域的先驱,发现了费根鲍姆常数
Rashid A. Sunyaev
1982-2002年担任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高能天体物理系主任,并于1992年开始担任首席科学家;2010年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教授
俄罗斯莫斯科
获奖原因:帮助人类认识了宇宙的起源、星系形成过程、黑洞吸积盘以及其它宇宙现象
化学领域
John E. Bercaw
加州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Centennial化学名誉退休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
- 以及 –
Robert G. Bergman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Gerald E.K. Branch特聘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
- 以及 –
Georgiy B. Shul‘pin
俄罗斯科学院谢苗诺夫化学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俄罗斯莫斯科
获奖原因:对C-H键官能团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Jens Nørskov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Leland T. Edwards教授、光子学教授、化学工程系普雷科特能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获奖原因:在实体面材的多相催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Tsutomu Miyasaka
桐荫横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工程学研究生院光电化学与能源科学教授
日本横滨
- 以及 –
Nam-Gyu Park
成均馆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韩国首尔
- 以及 –
Henry J. Snaith
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物理学教授
英国牛津
获奖原因:发现并应用钙钛矿材料实现有效的能源转换
经济学领域
Colin F. Camerer
加州理工学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行为金融学和经济学Robert Kirby教授、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学院领导主席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
- 以及 –
George F. Loewenstein
卡耐基梅隆大学经济学和心理学Herbert A. Simon大学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
获奖原因:对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Robert E. Hall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Robert and Carole McNeil Joint Hoover高级研究员兼经济学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
获奖原因:对劳动生产力的分析及其对经济衰退和失业的研究
Michael C. Jensen
哈佛大学商学院Jesse Isidor Straus工商管理荣誉退休教授
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
- 以及 –
Stewart C. Myers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Robert C. Merton荣誉退休教授
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
- 以及 –
Raghuram G. Rajan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学Katherine Dusak Miller杰出教授
美国伊利诺斯州
获奖原因:在阐明企业融资决策维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网]
相关报道
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课题“高冷” 成果实用(图)
中新网10月3日电(孔庆玲 孙倩影)当地时间10月3日上午,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将在瑞典揭晓。该奖项是诺贝尔各奖项中颁发次数最多的,也是华人科学家获奖最多的诺贝尔奖项。近年来获奖的物理学理论,往往显得“高冷神秘”,如“上帝粒子”和“拓扑相变”理论。今年的物理学奖又会花落谁家呢?
——物理奖知多少?
110次颁发203人获奖 最年轻获奖者靠“拼爹”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遗嘱,以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个奖项之一,旨在奖励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1901年至2016年间,诺贝尔奖各类奖项共计颁发了579次。来源:诺贝尔奖官网截图。
据诺贝尔奖官网统计,1901年至2016年间,诺贝尔奖各类奖项共计颁发了579次,其中物理学奖颁发次数最多,为110次。该奖项共颁发给了204人次。约翰•巴丁曾经两次获得这一殊荣,因此事实上共有203人获得过这一奖项。
按照规定,一项诺贝尔奖最多可颁给两项不同的成就,一份奖金最多由3人分享。截至2016年,在诺贝尔物理奖项中,已有47次颁给个人、32次颁给两人、31次颁给三人。
当地时间10月24日,西班牙奥维耶多,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亮相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后弗朗索瓦·恩格勒高举酒杯。
据统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是雷蒙德•戴维斯,他在2002年以88岁的年龄得奖;年龄最小的是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小布拉格与父亲合作,靠“拼爹”以25岁的“稚嫩”年龄与父亲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此外,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中有四对父子、两名女性及一对夫妻,即著名的居里先生与夫人。
——华人收获颇丰
摘下6座物理奖杯 系华人拿奖最多的诺奖奖项
资料图: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握手致意。
近年来,中国作家莫言和药学家屠呦呦先后摘得诺贝尔文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桂冠,这让中国人对诺奖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不过,除了以上两大奖项,物理学奖在全球华人诺奖成绩单里也占据重要位置。
据统计,自诺贝尔奖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物理学奖是华人拿奖最多的奖项,共有6位华人科学家获此殊荣。
资料图: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
1956年,31岁的李政道和35岁的杨振宁提出“李-杨假说”,成功挑战爱因斯坦理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于1957年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资料图: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丁肇中。
1976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与美国物理学奖伯顿•里克特因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7年,美籍华裔朱棣文与克劳德•科恩-坦诺奇、威廉姆•菲利普斯三人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美籍华人崔琦与两位美国物理学家因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现象”,使人们对量子现象的认识更进一步,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年,英国华裔科学家高琨因在光学通讯上取得的开创性成就,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惯走高冷范!
“上帝粒子”是啥?引力波能获奖吗?
诺贝尔物理学奖离我们的生活到底远不远?1908年,法国科学家李普曼因发明彩色照片的复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得以拍照留下多彩的生活记忆;1956年,美国三位科学家因研究半导体和发明晶体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让我们有机会用上电脑和手机。
尽管生活中有很多和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就相关的例子,但很多时候,获奖的物理学理论听起来都有点高深莫测。实际上,得奖最多的物理学研究领域是有点“高冷”的粒子物理学,该领域已有34人得奖。
两位科学家因成功预测“上帝粒子”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中较为著名的,要数2013年两位物理学家因预测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奖。普通人可能会好奇“上帝粒子”的称号从何而来,原来是因为希格斯波色子是62中基本粒子中最后一种被证明存在的粒子,它极为重要,此前又十分难寻觅,才被比喻为“上帝粒子”。
图为一张典型的超新星遗迹资料图。
此外,去年获奖的“拓扑相变”理论听起来也是十分“高冷”的理论,让很多人“望而生畏”。2013年的“宇宙加速膨胀”和2002年“宇宙X射线源”的发现,在普通人眼里,也都异常神秘和深奥。
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又会青睐哪项深奥理论和发现呢?有报道称,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预测,“引力波”会成为今年夺奖热门。究竟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哪家,我们拭目以待。(完)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