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8-02-
资料图: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图片来源:中科院神经所供图
中新网2月11日电 近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和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对此,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今日指出,我国的基础研究已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但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从整个科技创新的链条来讲基础研究依然是短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有记者问,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也是连续有所斩获,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距离仍相当显著。当前我国基础研究存在哪些方面问题,这次《意见》对此进行了怎样的部署和安排?
对此,叶玉江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基础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基础研究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主要的表现:一是投入大幅度增长,二是科研力量和科研条件大幅度改善,三是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水平的队伍快速发展,四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有一些数据可以来说明发展的情况。
他介绍,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都对我国科学论文进行发布,根据发布的情况,我国科学论文数多年排在世界第二,引用数首次排到第二,前些年都是排在第四,这是SCI的数据,最近另外一个数据比这个数据还要乐观,根据爱思唯尔SCOPUS的数据库,2016年中国论文全世界排第一,比美国论文还要多。
这些年特别是有一些有影响的成果,铁基超导、量子信息、中微子、纳米、空间科学、干细胞等成果陆续都有报道。比如基础物理领域连续三年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和“聚集诱导发光”这两项是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个是植物方面的研究,一个是材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2018年1月,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体细胞成功创建克隆猕猴,这是上海的神经所成功创建了克隆猕猴,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进一步指出,总体上,我国的基础研究已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看到这些问题的同时,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从整个科技创新的链条来讲基础研究依然是短板。
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比如科学的理论、原创的思想是中国科学家提出来的还非常之少,这是我们下一步主要要努力的目标。
二是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比较匮乏,特别是缺乏能够心无旁鹜、长期稳定深耕基础理论的基地和队伍,长期稳定在一个方面上深耕的队伍和人才比较缺乏。
三是投入总体不足,而且投入结构非常不合理,我们的企业投入的基础研究非常少。基础研究投入主要是靠政府,而且主要是靠中央财政。
四是环境,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评价,我们的开放共享,我们的人才流动、稳定、激励等等机制存在问题。
他表示,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一些安排,主要是提出了下一步采取措施的方向,当然具体的措施还在落实《意见》过程中,要具体化。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创新活力。特别是要使科研人员能够潜心长期的从事基础研究。
二是强化基础研究的系统部署,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讲,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更加重视,要加大对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还要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基地,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融通发展。
三是加强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和多元化的投入。
四是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特别是注重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加强中青年科技人才、实验技术人才的培养。
五是营造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发展的良好环境,比如进一步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改革,还要探索科研活动众包众筹等新的科研活动的方式,推动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改善基础研究的评价。同时还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
科技部副部长黄卫补充说,《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的目标就是为了建设科技强国,这不是跟历史比,不是跟一般的水平比,是跟国际最高水平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这个目标比。
他表示,最近大家可能关注到了中国成功实现体细胞克隆猴,这是第一次成功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有了体细胞克隆技术,就可以研制出遗传背景相同的疾病动物模型,开展脑疾病药物筛选和脑神经图谱绘制的进程会大大加快。所以这项工作是对社会和对人类的贡献。《意见》就是为了促进我国科学家能够多出这样的成果,这也是下一步进一步推动的目标。
[中新网]
相关报道
如何把学术造假零容忍落到实处? 科技部回应
中新网2月11日电 如何把学术造假零容忍落到实处?科技部副部长黄卫今日指出,科学工作来不得半点假的,所以科学诚信问题是科学的生命。首先要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科研诚信的工作机制,要配合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要加强科研诚信信息化建设,加强科研诚信的宣传教育,强化科技人员的诚信意识,加强评估。
国新办今日举行发布会,介绍《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有记者问:这几年我国学术造假事件一直连续不断,特别是去年集体撤稿的事情。我们国家一直倡导对学术造假零容忍,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觉得没有落实到,特别是像韩春雨这样的事件出现了那么长时间没有解决,大家都不知道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特别是依靠科研人员所在单位自查自纠来看大部分结果是不了了之。之后随着我国重视基础研究,还有投入支持力度加大,可能学术诚信是难以回避的问题。请教各位领导以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把学术造假能够零容忍落到实处。
黄卫强调,科学工作来不得半点假的,所以科学诚信问题是科学的生命。现在国家还是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科研诚信的工作机制,现在科技部和大概二十多个部门成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共同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工作,就是要宣传教育,在制度上、源头上对不端行为进行遏制。比如这次肿瘤生物学的集中撤稿的问题,还不完全是造假,有的是不规范流程和程序,科技部联合教育部门、卫生部门、中国科协等一起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全面的梳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人都进行分析,及时对这些人员进行了处理。
第二是要配合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了诚信问题,再去申请课题、再去投稿,再去做人才计划等等,就会受到惩罚,这不仅是行政的惩罚,是社会诚信体系对你的惩罚。所以这块工作也是我们要抓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第三是加强科研诚信信息化建设。建立数据库,对严重失信责任人,在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的诚信信息化系统里一查就知道了,就可以采取限制性措施。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科研诚信的宣传教育,强化科技人员的诚信意识。加强评估,如果能够用更好的方法评估科研成果,也能遏制这方面问题。
黄卫特别指出,科学问题只能用科学的方法去评价和评估,不能用社会上一般的议论、一般的看法。所以当科学问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评价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需要一点时间。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科学突破出来时不被认可,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被认可了。也有很多成果一出来轰动于世,但是时间长了科学重新证明了当初发现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甚至当初还有缺失和不对的地方。所以社会对科学成果的评价要用科学的方法。
黄卫表示,我们讲基础研究要坐得下来,要耐得住寂寞。科研人员希望很快就能出成果,但是良好的愿望不一定很快就能实现。科学研究探索的重大的趣味和意义就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有一点耐心,社会要有一点容忍度,使得我们的科学家能够在很好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下开展科研工作。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