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9-01-
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广大干部群众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广大干部群众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各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大家表示,社会治理事关国家发展与稳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讲话深刻阐述了政法工作要以人民的诉求为中心和出发点。”河北省邱县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宇说,近年来,邱县在乡镇推行“一乡一法庭”建设,把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讲话精神,创新工作思路,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地广人稀的青海,“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成为公安机关优化业务流程,提供更便民、更贴心管理服务的目标。
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三中队中队长衡龙升介绍,近年来,分局研发了“执法公开平台”更好服务群众。“我们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方便,全方位提高百姓的安全感。”衡龙升说。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这些都是群众的期盼。去年全国检察机关以环境资源、食品药品等领域为重点,加大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检察院检察官崔云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要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要时刻保持对环境污染等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高度敏感性,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始终把社会公益放在心上。
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基层活力不断迸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这为基层的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湖北省咸宁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冯权说,咸宁市正全面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群众工作体系,最大限度把群众组织起来,围绕基层党组织构建“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网格服务圈”“平安共享圈”,充分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作用,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生活方式逐渐多元化发展,“枫桥经验”在消除社会治理领域的“疙疙瘩瘩”方面不断创新完善。
在社区一线工作了20个年头的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江新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陈维芹,从报纸上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讲话为我们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和凝聚各方力量,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新活力,积极推进法治、德治社区建设,真正做到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让志愿者干自愿事、让老百姓干百姓事。”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召开后,上海中浩律师事务所专门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强基固本的一个重要落脚点,而法治化便是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事务所党支部书记龚清华认为,广大律师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度参与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为推动基层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贡献力量。
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天津武清区东浦洼街道的亨通花园社区里,一个挂牌“老门调解工作室”的小屋门庭若市。乡贤调解员门书翔每天在这里义务“坐诊”,为街坊邻里调解矛盾纠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法部门的事情,也需要每个人都负起相应的责任。我很愿意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专长,在退休后为百姓办点实事,给社会稳定作贡献。”门书翔说。
“公安干警在推进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广西玉林市公安局局长李庄浩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公安机关要继续推进以“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为主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把好矛盾风险源头关,提高预警防控能力,将矛盾消解于未然。
通过电视电话会议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海涛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快建立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最积极参与者和最终评判者,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依法办事,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
“作为边陲省份的基层法院,去年我们实际执结率达86.11%,执结标的额25.77亿元,努力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法院法官孙华说,作为基层法院法官,下一步,我们将用心对待每一起案件和每一名当事人,更好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新华网]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央政法工作会议1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深入做好新时代政法各项工作,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新时代政法事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既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社会稳定的奇迹,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举措的带动下,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呈现历史性新局面,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重要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关键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政法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不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征程中,要基本形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并就“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行专门部署,开启社会治理迈向格局构建的新阶段。本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领导、工作任务、司法改革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要求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给社会治理体系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快递贩毒、网上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新问题随之而来,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绕不过去的问题。再如,超大城市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网络舆情治理等热点话题、难题,社会主体有效参与的渠道和方式仍在摸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适应形势变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让更多的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更加多元的方式实现社会治理、更加公平地享受社会治理成果,才能让社会治理格局更加清晰、效能日益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强调过,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在新时代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归根到底就是要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新征程上,我们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善于把社会治理效能转化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开创政法工作和社会治理新局面,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民族复兴汇聚更大力量。
[人民网]
相关报道
在更高起点推进政法领域改革
改革是破解政法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促进政法事业长远发展的一把钥匙。
“政法系统要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政法领域改革的目标要求,就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是把政法领域改革引向深入的重要遵循,对于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不断谱写政法事业发展新篇章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改革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法领域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6年多来,政法战线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政法领域改革进入系统性、整体性变革的新阶段。在更高起点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就要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研究解决制约政法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只有优化政法机关职权配置,构建各尽其职、配合有力、制约有效的工作体系,推进政法机关内设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才能让运行更加顺畅高效。
在更高起点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就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让司法人员集中精力尽好责、办好案,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紧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坚决防止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甚至执法犯法、司法腐败;要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各项要求,才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更高起点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就要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解决好异地诉讼难等问题;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加快构建海外安全保护体系,保障我国在海外的机构、人员合法权益。
“法者,天下之仪也”。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利剑,政法战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着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政法制度体系,我们就一定能创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成绩。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19日
04 版)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