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9-0
本报讯 2月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简称“中科大”)获悉,由该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坚带领的团队及其合作者共同研制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目前已在南极投入运行。
据了解,王坚团队联合该校天文系副教授朱青峰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天文学研究室,从2015年12月就开展了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的研制工作,并根据不同红外探测器的特点,进行了多个版本的设计和测试,解决了微弱信号探测、高增益灵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声抑制等关键技术,首先在2016年基于锑化铟(InSb)探测器完成了J,H,K波段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并完成了实验室楼顶测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仪器杂志《科学仪器评论》上。
根据铟镓砷(InGaAs)探测器在J,H,K波段上的探测优势,研究团队在2017年基于InGaAs探测器完成了面向南极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的研制,并于2017年7月在西藏阿里观测站进行了试观测,获得首批阿里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数据。
在此基础上,2018年,研究团队针对南极极低温度、高海拔、低气压、电力困难等极端条件,对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的光学、低噪声读出电子学、结构和电控、自动观测等进行了相应改进,并于2018年11月随“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2019年1月23日在南极昆仑站安装成功并投入运行。(赵广立)
《中国科学报》 (2019-02-21 第8版 装备制造)
[科学网]
相关报道
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有重大进展低频阵列射电望远镜发现数十万个未知星系
科技日报伦敦2月19日电 (记者田学科)国际低频阵列射电望远镜(LOFAR)项目团队19日宣布,他们发现了数十万个过去没有被观测到的星系。作为第一阶段调查成果,该团队还揭示了黑洞的物理特性和星系团是如何演化的,为宇宙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013年建成的LOFAR使用多天线小口径数字阵列,观察宇宙中用光学仪器无法看到的现象,目前有18个国家200多名天文学家参与其中的观测和研究。作为空间调查的第一部分,LOFAR使用低射频对北半球四分之一的天空进行了详细观察。此次公布的数据约是其获取数据总量的10%,这些数据映射出30万个射电源(radio sources),几乎每个射电源都代表着遥远宇宙中的星系,这些星系的无线电信号在到达地球前已经行走了数十亿光年。
LOFAR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以米波长精细地绘制天空图,并被认为是世界上同类型望远镜中的领先者。通常情况下,望远镜越大,获取的图像分辨率越高,而通过对来自所有LOFAR站信号进行组合所绘制出的无线电图像,比实际建造更大望远镜获得的图像还要好。
作为调查第一阶段,研究人员仅处理了来自荷兰中心站的数据,但英国天文学家正在重新处理来自所有国际站的数据,以便把分辨率提高20倍。LOFAR第一次数据发布的大部分图像都是在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高性能计算设施上完成的。“以完全自动化的方式制作这些图像需要在软件开发和新计算机硬件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赫特福德大学的马丁·哈德卡尔斯解释道,“但回报是前所未有的数据质量,这将使我们能够比以往更详细地研究星系及其活动的演变。”
英国科技设施委员会卢瑟福实验室太空部主任克里斯穆特鲁教授认为,通过这个国际项目,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这项新调查已经绘制了数千个星系,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星系和黑洞是如何演变的。”LOFAR位于奇尔波顿天文台的英国站,将在明年庆祝其成立10周年。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发特刊专门介绍了该调查,以及反应其成果的前26篇研究论文。该团队的目标是制作地球整个北方天空高分辨率图像,共将显示1500万个射电源。
[中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