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9-06
受访专家
◎张云泉: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韩银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海霞: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本报见习记者 程唯珈
6月3日,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再次发布声明称,解除对华为员工的限制,所有IEEE会员都可继续正常参与IEEE的全部活动,无论雇主是谁。这次声明是对5月30日IEEE不允许华为系会员参与评议和审稿限令的更新。
在最新的声明中,IEEE明确表示,此前限制性的做法完全是为了保护其志愿者和会员,规避相关的法律风险。IEEE已向美国商务部要求就出口管制条例在IEEE出版活动的适用性做出说明,并收到相关回复以作更新回应。
自5月29日IEEE一封内部邮件被曝光以来,此次事件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一直不断发酵,不少学者和协会对IEEE此举表示抗议。就在6月2日,中国10家学会联名发表声明,敦促IEEE解除限制。第二天,事情就发生了逆转。
为此,《中国科学报》邀请了相关专家解读此次事件。
如何看待IEEE禁止华为专家
参加审稿?
张云泉: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这是IEEE下属分会自发的行为,也并非大面积的封杀。分会负责人可能出于保护分会的目的,或者错误地解读了美国的政策,作出了部分的限令,并非涉及全部IEEE。当然这样的行为也是美国对华为制裁产生的副作用,我们要意识到美国的学术界并非完全中立,也会受到相关国家法律的管辖;其次,此次行为并非针对中国或华人科学家,仅是针对华为公司。它的限制是不允许华为专家参与审稿和评议。事实上,之前已有很多中国机构被列入美国的“危险名单”,但是美国相关机构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此次对华为的狠下“杀手”,很有可能是少部分人过度地解读了美国对华为制裁事件的严重性,而触发的一次“乌龙事件”。
韩银和:IEEE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应该不受政治因素影响,但这次事件显示其还是会受到注册所在国法律的制约。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政治可通过法律的形式,影响国际组织正常的运作。大家很乐意在开放、平等的组织中工作,然而这次由于政治因素介入,会导致大家对类似国际学术机构的信任感下降,对科学家和机构都会造成伤害。
张海霞:我不太相信此次声明出自一个科学家之手,也许只是工作人员贸然地发布了禁令,以至于明显地侵犯了所有科学家的权益,妨碍了科学家正常的工作。因为此次行为远远背离了作为一个学术组织的基本准则,挑战了全世界所有科研人的底线。在纽约注册的IEEE一直标榜自己是国际化组织,而且会员来自全球各地。各国科学家很明白自己为什么加入该组织,并愿意为它奉献智慧,而这样的行为太不独立。这也反映出科学正在受到强势政府的威压。在中美关系紧张局势下,用政治胁迫经济、胁迫学术都是不可取的。
事件逆转背后的真相
张云泉:今天发布的声明说明IEEE还是有其纠错机制的,并及时地注意到了此次事件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据我所知,很多在IEEE任职的专家已提出抗议,通过私人关系进行沟通,甚至还有提出退出编委会的。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等10家全国学会也发表联合声明。IEEE可能意识到,如果再不回应,让事件继续发酵恶化,可能会影响中美之间的学术合作交流,甚至会影响IEEE作为国际顶级协会的形象。所以它及时且正面地回应,而且还征求了美国商务部的同意,我们应予肯定。
韩银和:首先说明IEEE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此次行为是IEEE下属委员会的行为,不代表整体,但是IEEE迅速反应并和政府进行沟通,最后缓解矛盾的做法,值得肯定。其次说明中国社区的声音越来越大。很多华人参与到国际组织的治理中,本次主动发声并传递给管理层,甚至中国计算机学会等10家全国学会发布联合声明都说明了我们努力在争取自己的合理利益。
张海霞:这是全球科学家的共同胜利。我坚信我一开始的判断,即这件事情应该只是IEEE一些不懂科学的工作人员所为,没有征求IEEE组织里科学家的意见,因为没有一个科学家会说“yes”,这件事侮辱了全世界科学家。我曾公开发表声明,抗议此行为,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同行都与我的看法一致。大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决科学问题是大家的共同底线。于我个人而言,看到更新的声明,很赞赏IEEE的勇气,很高兴学术界回归常识,我会继续支持IEEE的各项工作,致力于推动学术的独立和自由发展。
对中国学术界的启示和建议
张云泉: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属于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特别是要举办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我们部分科研学者一直在犹豫其必要性,认为只要和国际机构合作,在它们期刊发表论文能获得公平待遇即可,认为学术无国界。这件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学术有时候是有国界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还会产生分裂。其次,我们应如何创办中国能够自主可控的国际学术组织。自主可控就是不能让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们很多学术组织只局限于国内发展,一般参加国际组织后在国内自己再成立个组织。现在看来远远不够,甚至需要建立注册地在中国的国际组织。
无论如何,我们已经察觉学术有时还是会有国界的。但是国际组织应发挥它的作用,维护学术共同体的声誉,科研知识和成果应自由开放,由全人类共享而非局限于某一国家地区。
韩银和:第一,中国学术界可能需要更多参与到国际组织的治理中。我们过去习惯在国际组织的期刊中发表论文,很少参与其组织治理。中国科学家应该致力于提供更多的服务,进入管理层。第二,我们需要发展管理好自己的社区。我们有很多专业优秀的社区如中国计算机学会等,如何大力发展它们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国际性。即使是中国本土学会组织也要力求走向国际,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张海霞:科学家需遵守专业操守。每一位科学家的专业操守都要经过考验,不是轻而易举建立起来的,任何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任何一个训练有素的科学家,都必须具备独立判断能力,不能随便跟风。中国科学家要积极全面参与国内外学术组织的活动与管理,并在重要问题上主动发声,促进学术的独立和自由。
《中国科学报》 (2019-06-04 第1版 要闻)
[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