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20-01
冬日的滇池,阳光灿烂,鸥鸟成群。20日下午,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习近平肯定了滇池治理成效。他强调,我们要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一定要摒弃过去那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我们提出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从当前看,老百姓现在吃饱穿暖了,最关心的就是环境。长远来讲,我们不能吃子孙饭,要造福人类。要继续抓下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新华网]
相关报道
新华网评:让滇池重现“高原明珠”风采
董 璐
彩云之南阳光明媚,滇池之畔海鸥翔集。20日,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肯定了滇池治理成效。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有着“高原明珠”之称。同时,滇池也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宽浅型湖泊,入湖水量少,水体自净能力差,一旦被污染,比其他湖泊更难治理。然而,上世纪80年代,生态脆弱的滇池迎来了流域内人口迅速增加、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污染负荷越来越大,滇池水质持续恶化,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一池朝夕相伴的清水变污,人们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滇池返清是昆明人多年淳朴的愿望。滇池赋予了昆明舒适宜人的气候和独具魅力的湖光山色,人们对滇池有着美好的记忆和特殊的情怀。20世纪90年代,一场不见硝烟的“高原明珠保卫战”在滇池打响,“全民参与滇池治理”作为重要内容被纳入滇池治理的措施之中。特别是近五年来,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环湖截污治污、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河道支流沟渠整治、湖内清淤生态治理、节水及外流域引水等系统治理,滇池水质整体趋稳,饱受污染之痛的滇池迎来重生。2018年,滇池全湖水质升至IV类,为30余年来最好水质,2019年上半年继续保持IV类,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可见底,五百里滇池正在返清。
滇池逐步返清的背后是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地生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些耳熟能详的发展理念,带来了发展方式的转化,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从沿湖徒步行走、宣传环保理念,到弯腰拾起垃圾、拿出手机举报排污行为……爱滇池、护滇池,已然成为当地自主自愿的行动。
“曙光像轻纱飘浮在滇池上,山上的龙门映在水中央……”一首《滇池圆舞曲》唱出了人们对滇池美好的记忆、深深的眷恋。人们期盼美景重现、滇池返清,也主动参与到滇池治理中。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相信不久的将来,滇池一定会重焕生机,重现“高原明珠”的风采。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