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20-07
群众出版社:出版《平安经》造成不良影响 将追责
中新网7月30日电 群众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警营书香”30日发布通报称,该社出版《平安经》一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行为,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通报指出,出版《平安经》一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暴露了群众出版社政治意识不强、管理责任缺失、审核把关不严、出版流程不规范等严重问题。群众出版社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行为,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认真总结剖析、深刻吸取教训,切实加强图书出版管理,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努力为广大读者推出更多优秀图书。感谢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对群众出版社工作的监督。
[中新网]
相关报道
调查《平安经》,让公众看到“风清气正”
■ 观察家
吉林方面迅速成立高级别联合调查组,体现了对于《平安经》事件不宽容、零容忍的姿态,回应了社会舆论关切。
据“吉林发布”消息:7月29日,吉林省委决定,成立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贺电所作《平安经》有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该来的到底还是来了。《平安经》不能护佑贺副厅长平安,想来是大概率的事情。
吉林方面直面社会关切,迅速成立高级别联合调查组,体现了对于此事不宽容、零容忍的姿态,回应了舆论关切,也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这一进展并不令人意外。毕竟,一部《平安经》,几多蹊跷事。
围绕这本厚厚的简单造句之书,缠绕着太多的问号,也麇集了诸多说不清的晦暗之处。问号总是需要拉直的,晦暗的角落也需要有正义和公理之光照进。
此前媒体披露了一些不正常的“背书”行为,比如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和公安系统均在官微上盛赞此书,当地媒体也曾发表吹捧文章,当地电视台主持人还参加了朗读活动等。这些已超出了私人行为的范畴,变成了利用公共资源为个人“雅好”背书,这是否合理,显然也需要解答。
之所以要调查此事,并非只是因为这本“奇书”内容的荒诞不经,更是因为其关乎一个地方的风清气正。
贺电副厅长当然有创作的权利,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但社会舆论广泛的质疑在于,有人居然把这本书搞成了一个文化现象,吹捧成一种不良的文化之风,尤其是其中还闪烁着权力越界的魅影,环伺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链。
一个官员的个人爱好与行政权力之间,理应有一堵防火墙,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更不能把自己的爱好凌驾于公众之上,污染社会风气。
应该看到,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类似的小圈子溜须拍马的事情,这不仅让正常的艺术切磋变味,可能还会掺杂着某种利益纠葛,对这类行为,显然需要各地秉持零容忍态度。
也正是因为其经常是存在于一些小“圈子”内的现象,往往难以被有关方面发觉。但一旦这些不正常的行为暴露在公众视线之中,就应当对其露头就打,挽回影响,匡扶社会风气。
另一方面,吉林有关方面已经成立了高级别调查组,公众也希望调查将一个个疑点充分释疑。
比如,现在有网友发现贺电副厅长居然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主持过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重大项目,出版著作30部,2部专著分获公安部金盾图书奖和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篇论文获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法学会法治论坛、长春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这些成就是否货真价实,需要一个明确的说法。从常情常理看,一位公务缠身的高级别官员,能够有如此厚重的学术成就,其精力值旺盛,也同样令人匪夷所思。
吉林方面迅速对此事介入调查,体现了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让公众看到了捍卫一个地方“风清气正”的决心。相信调查也会一一解答公众心中的疑问,给此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龙之朱(媒体人)
[中新网-新京报]
热捧《平安经》,究竟看上它哪一点?
据7月28日澎湃新闻网报道,日前,一本以“×××平安”造句的《平安经》火了——“西安火车站北站平安、郑州火车站东站平安、上海虹桥火车站平安……”整本书的内容均是如此。作者系吉林省公安厅主要负责人贺某。目前,吉林省公安厅表示“过段时间会有结果,会有统一答复。”
如果不是媒体证实,估计大家会把它当成段子。难以想象的是,此书作者系法学博士、书法文献学博士、教授、博导,一级警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当然,没有法律规定不能出这样的书,只要是原创、内容合法合规,且由正规途径出版。即便作者身份特殊,也有出书的自由。
问题是,如此书籍出版的意义何在呢?笑过之后,恐怕还要追问——如此低劣的内容,何以通过出版社审核并顺利出版?一些学者及部分官方媒体的齐齐吹捧,又作何解?作者写得如何是水平问题,而出版社任意放行、“捧臭脚”则令人无法释怀。
关于出版问题,吉林省应急管理厅官方微信公众号曾于今年5月9日发布了一篇“拜读《平安经》感言”,其中提及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和群众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对此,人民出版社已表示否认,相关工作人员还称,“编辑都有把关能力,不会让这种书出版”。看来,究竟是冒出版社之名出版,还是出版社因作者身份特殊而开绿灯,还得彻底查一查。
在“造势”上,吉林省朗诵艺术协会邀请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诗人共同参加了“助力平安中国、平安吉林建设暨《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同时,邀请省及国内著名学者、诗人进行原创诗歌创作和读后感撰写,并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知名艺术家进行朗诵。
如此热捧究竟是出于对内容的认同,还是投领导所好?究竟是什么因素主导了这场闹剧?
《平安经》给网友带来了欢乐,但黑色幽默背后的问题必须查清楚,以回应公众质疑和关切。真希望作者平安,出版社平安,专家学者都平安。
[中新网-工人日报]
不学无术遇上奴颜媚骨方 有《平安经》的魔怔闹剧
□蒋璟璟
旷世神作《平安经》一经爆红,便迅速被网友玩坏了。如今,更是被冠以“发神经”“复读经”之类的戏谑称谓。而在这场网络群嘲、众声讨伐背后,“奇书”的前世今生,也经历了一场深度起底。无论是作者的身份,又或是媒体、大咖为“神书”站台背书的卖力姿态,被挖出的种种信息要素,让人深感困惑而又让人恍然大悟。一夜之间,似乎旁观者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只可笑在此之前,一群“局中人”丑态百出,共同制造了这出荒诞闹剧。
以严肃的文学评论视角审视,《平安经》真真是文糙质劣,东拼西凑、满纸荒唐,其套用格式、无限复制的“写作”手法,更近乎于一种魔怔的行为艺术。尽管我们说,审美是高度主观的,但标准和共识还是存在的。任何一个“正常人”,对于《平安经》的烂,都心中有数。很遗憾,太多“聪明人”深谙官场处事哲学,选择看破不说破。于是,鼓吹《平安经》“跨国传世大作力作”者有之,动用官网官微推荐力捧者有之——阿谀奉承,好一幕“皇帝的新装”。
个人爱好自娱自乐自然无伤大雅,可若是滥用职务影响、动用权力资源为一本“奇葩著作”张目,就是另一回事了。今年6月7日,吉林省朗诵艺术协会曾邀请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诗人参加了《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其阵势之大、场面之隆重,与这本书本身的粗制滥造,可谓极不匹配、反差鲜明。这台前幕后的故事,想必是不言自明。官衔加持、文人互捧,多种因素共同催化下,无下限吹捧《平安经》,隐约成了一个小圈子里的投名状。
当不学无术遇上奴颜媚骨,谁也不比谁更无辜。
[中新网-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