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20-10
科技部:科技创新量质齐升 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网北京10月21日电 (吕骞)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发布会上表示,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实现量质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过去五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2019年超过2.2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
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冲刺攻坚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国内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的迫切需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科技界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坚持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坚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他表示,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凸显了支撑引领作用;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中进一步检验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能力水平、科技储备和应急应变能力,特别是中国科技人员所展现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职业操守、学风作风,让人尊敬并难以忘怀;同时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进一步增强了创新发展的信心和韧劲。
“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嫦娥四号首登月背、北斗导航全球组网、C919首飞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国家实验室加快布局,对高水平科研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我们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重大专项成功收官,移动通信、新药创制、核电等取得重大成果。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5G、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等加快应用。北京、上海、粤港澳等科创中心加快建设,21家国家自创区和169家高新区成为地方创新发展“领头雁”,高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8.1万亿增长到12.2万亿,五年增长超过50%。高新技术企业从7.9万家增长到22.5万家。尤其在这次疫情过后恢复生产,支撑经济平稳运行工作中,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各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1-6月,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利润总额3515.8亿元,同比增长17.7%,新增注册企业22.3万家,同比增长11.9%。创新创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五年来,我们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推进国家科技管理机构改革,完成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基本建立,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资源共享、评价奖励、收入分配等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科研人员减负七项行动,大力推动作风学风转变。科创板、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众创空间等为创新创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五年来,我们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2015年的376万人年增长到2019年的480万人年,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青年科技人才逐步成为科研主力军。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引入国际同行评价。推动建立工作许可、人才签证、永久居留转换衔接机制,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
“五年来,我们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格局。”进一步加强政府间创新合作对话,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港澳开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深入实施。
王志刚还表示,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各地方、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未来五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早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努力奋斗。
[人民网]
科技部:加大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
10月21日,国新办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针对后续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新部署,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为科研人员静心思考、潜心研究、全心投入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
王志刚表示,基础研究是总开关,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环节中间,基础研究起到了最初的源头活水的作用。另外,基础研究的能力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底蕴和后劲。所谓先发优势往往从基础研究开始,人们的科学发现,人们对规律的掌握,人们对科研方法和科研范式的总结和应用,这些都是一个国家科研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关键所在,也是基础所在。
“十三五”期间,科技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适应国内外环境发展变化,把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研发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突破口,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更加注重原创导向,更加注重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实践中凝练基础研究的问题,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一体化部署和全链条实施,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从国家层面第一次发文专门加强基础研究,专门强调从“0到1”基础研究,专门强调数学的重要性等。同时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印发《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支持北京、上海等地建设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围绕量子科学、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纳米科技等重点领域部署了一批基础性的研究项目,成功发射了“悟空号”、“墨子号”、“慧眼号”等针对量子、暗物质的科学实验卫星。此外,还在铁基超导、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异构融合类脑芯片、手性分子合成、异源杂合干细胞、石墨烯可控折叠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培育了一批基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是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央地联动、税收杠杆等方式推动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更加重视基础研究投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从2015年的71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35.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6.9%,大大高于整个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幅。2019年的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历史上首次达到6%。
三是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部署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了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支持建设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推动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4000余家单位、10.1万余套大型科学仪器和80多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纳入了开放共享的网络。
“下一步,我们将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摆在整个国家科技工作的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要改革完善项目形成机制,探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创性科学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机制,建立对非共识项目和颠覆性技术的支持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为科研人员静心思考、潜心研究、全心投入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王志刚说。
[科学网]
科技部:大力发展以量子技术等为特征的新一代高新技术
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21日表示,下一步,在“十四五”高新技术发展的规划布局上,科技部将按照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需要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一是加强前瞻部署和大力发展以智能技术和量子技术为特征的新一代高新技术,打造我国高新技术先发优势。二是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攻关布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新技术成果供给。三是加快培育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
21日下午,国新办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针对“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新技术领域有哪些典型的成果等提问,秦勇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来给予有力支撑。科技部按照“十三五”规划的部署,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发展,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培育发展新动能、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重大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加大了战略性高新技术的超前部署,在超级计算、轨道交通、量子信息、增材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超级计算方面,我国继续保持优势,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中,我国超级计算机台数占到45%,同时,在研制完成E级原型机的基础上,正在向E级超级计算机进军。在先进轨道交通方面,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已经在试验线上完成系统联调联试;时速400公里以上速度等级高速动车组样车今天在长春正式下线。这些突破将使高铁这一“中国名片”更加亮丽。在量子信息技术方面,“墨子号”和“京沪干线”的实验,构建了首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二是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通过加强高新技术的重点布局,在新能源汽车、移动通讯、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显示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有力地引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通过在电池、电机和电控方面的重点研发布局,促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使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上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了400万辆,占全球50%以上。在移动通讯方面,实现了5G技术的领跑,5G核心专利数占世界第一,并率先实现了5G商用,目前我国5G基站数已经超过60万个,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在新型显示方面,通过大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使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整体竞争力得到了快速提升,2019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销售超过30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
三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面向港珠澳大桥建设,通过系统布局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为大桥的顺利建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面向川藏铁路建设,一方面积极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超前部署重大装备研究,集中攻克了硬岩隧道掘进装备整机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关键核心技术,将为川藏铁路这一“世纪工程”建设提供自主装备支撑。
[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