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21-0
纽约纪念“9·11”事件20周年
中新社纽约9月11日电 (记者 王帆)当地时间11日早晨,近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0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
美国总统拜登和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前总统奥巴马及其夫人米歇尔、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出席了纪念仪式。
上午8点40分许,由纽约市警察、消防员等组成的仪仗队高举美国国旗走上讲台,不同肤色的青少年合唱美国国歌,纪念仪式正式开始。8点46分,悼念的钟声响起,全场默哀。随后,遇难者亲属代表登台,依次念出所有遇难者姓名。现场不断有人哽咽流泪。
纪念仪式共进行了六次默哀,对应“9·11”事件中的六个时间节点。2001年9月11日8点46分,一架客机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北塔;9点03分,第二架客机撞击南塔;9点37分,五角大楼遭一架客机撞击;9点59分,南塔倒塌;10点03分,一架客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镇坠毁;10点28分,北塔倒塌。《纽约时报》说,整个事件中,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客机,共2977人丧生,其中2753人在“归零地”遇难。
当天上午,社交媒体实时更新的纽约地区前二十个热点话题几乎全部与“9·11”相关,在“不能忘却”“9·11纪念日”“世贸中心”等话题标签下发出的贴文数量截至正午时分总计超过百万条。
拜登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9·11”恐袭是“难以言表的懦弱与仇恨行为”,近三千人因此蒙难。“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不能忘记在历史上最黑暗时刻失去生命的人,以及因失去家人与所爱之人而产生的长久苦痛。”
除世贸中心遗址广场的纪念仪式外,纽约市当天举行的“9·11”纪念活动还包括全市范围内教堂鸣钟、林肯中心喷泉广场缅怀逝者舞蹈演出、大都会歌剧院威尔第《安魂曲》特别演出、“归零地”附近点亮象征“双子塔”大厦蓝色灯柱等。(完)
[中新网]
这场袭击,不仅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
中新网9月11日电(董寒阳)2001年9月11日早上9时许,晴空两声巨响,两架飞机接连撞入世贸中心双子塔,黑灰色的浓烟瞬间升起,现场化作“人间炼狱”。
20年过去,彼时的轰鸣声、尖叫声已经消散,但对于美国甚至阿富汗等国民众来说,“9·11”事件的阴霾依然没有散去。
这场造成近3000人死亡的恐袭,不仅改变了美国,还有全世界。
“9·11”恐袭,改变他们一生
一张代表性的“尘埃女士”照片,定格住了“9·11”事件幸存者“逃出生天”的惊恐模样。
这名幸存者名为马茜·博德斯,曾是美国银行一名法务助理。“9·11”事件发生后,她没能摆脱阴影——由于911消防员健康受到影响的报道,她整日忧虑。2014年,马茜也被确认患上癌症,一年后,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相关机构统计,在美国,因“9·11”袭击事件导致生病去世的人数,已经超过因袭击身亡人数。恐怖分子给许多美国人留下了沉重持久的伤害,这种影响持续一生。
然而,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对“9·11”的追责、赔偿等后续问题,却持续缓慢地推进。
受害人之一、美国纽约市前警员阿尔瓦雷斯于2019年,因癌症并发症逝世。直到临终前,身体虚弱的他仍坚持前往美国会听证,呼吁立法持续向“9·11”受害人提供赔偿。
另外,由于受害人认定的过程复杂而漫长,一些患者至今没有获得赔偿资格。
与此同时,“9·11”后,“反恐”成为了美国政府的第一优先级。美国签证开始附带“指纹”要求,情报机构为了搜集情报公开招募“线人”……然而,一系列措施,并未让许多美国人感到更安全,反而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美国国内的排外情绪与族裔矛盾,进一步撕裂美国。
直到如今,美国国内本土恐怖主义滋长,“独狼式”恐袭防不胜防。
反恐战争影响几代人
而千里之外,历经战乱、恐袭之苦的阿富汗,也仍未能盼来渴望已久的安宁。
“9·11”事件后,美国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仅在阿富汗,美政府为这场“最漫长战争”就耗费了2万亿美元。
其间,美国使用“无人机”对恐怖分子采取斩首行动,但常因情报失误,伤及无辜。20年战乱,造成3万平民不幸死亡,1100万人沦为难民。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未能消除恐怖主义在当地的存在,反而加剧了恐怖主义蔓延。美国驻军20年,阿富汗境内恐怖组织数量已从个位数,增长到20多个。
“9·11”事件20年之际,随着美国调整在全球反恐的战略目标,美军率领盟友从喀布尔撤离的同时,也给世界留下新的难题。
反恐战争让美国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还对世界运转的规则、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施加了影响。然而,有些改变,是人们并非想要,但不得不接受的命运。(完)
[中新网]
相关报道
“9·11”二十年,一个失落的时代
【导读】
·美国对“9·11”事件的应对弊大于利,错误地认为可以用自己的硬实力做太多事情。
·美国需要改变看待世界的整体方式,重新思考政府和社会的方向。
·“9·11”对后世的意义,更多地取决于美国等国从今天开始采取的行动。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遇历史上最大规模攻击,恐怖分子劫持四架民航客机冲向美国经济、军事和政治象征的地标建筑,造成2977名平民死亡。
在震惊、混乱和创伤中,这场恐怖袭击为号称“美国世纪”的20世纪画上休止符,开启了21世纪的大门。
意想不到的是,历经20年,美国的“9·11”时代仍以震惊、混乱和创伤画上句号。以“9·11”事件为发端,美国及世界的进程和国际格局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
记忆的代沟
“9·11”事件是一起无可争议的世界历史大事件,当时已经成年的人,多数可能一辈子记得它发生时自己身在何方。
飞机撞上世贸双子塔时,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在佛罗里达一所小学和孩子们念儿童读物,白宫办公室主任走到他身边,附耳私语:“美国正在遭受攻击。”小布什表情凝固,被敏锐的摄影记者抓拍,成为定格于历史的一帧经典画面。
随即,小布什及其幕僚紧急进入“空军一号”和地下掩体。几天后,小布什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宣布美国的“反恐战争从‘基地’组织开始”,并发出著名的世纪之问:“美国人在问,他们为什么恨我们?”
奥巴马总统的前副国家安全顾问本·罗兹是“9·11”事件亲历者,当时24岁,在纽约念研究生。罗兹说:“我看到第二架飞机撞向世贸中心,接着看到第一座双子塔的倒塌。我生命中到那时为止所做的一切突然变得都微不足道。我走了几英里路回到公寓……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住的皇后区举行了好几场消防员的葬礼。”
2019年,罗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授美国总统言论和外交政策课程。他的感触是——他的学生们阅读小布什在“9·11”事件后的演讲,“就好像它来自另一个星球”。学生们列举的美国当前最紧迫问题中,气候变化高居榜首,其次是经济不平等、学生债务、结构性种族主义等等。罗兹说,没有一个学生提到恐怖主义。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如今,超过7000万美国人出生在“9·11”事件发生之后,另有数百万美国人当时过于年幼,同样“无法理解随之而来的破坏和蜕变”。
20年一弹指,时代已发生重大改变。新问题层出不穷,老问题不再突出。早在“9·11”事件十周年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指出,西方公众对恐怖主义的关注程度大为下降,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以及富裕国家民众来说,经济安全已经成为比人身安全更为紧迫的问题”。
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近年来,随着经济、新冠疫情、种族主义等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紧迫问题,将恐怖主义视为国家重大问题的美国人比例大幅下降。到2020年,仅四分之一美国人认为恐怖主义是个大问题,医保和联邦预算赤字则被列为首要问题。
美国不少专家认为,“9·11”事件将美国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千禧一代”与生于90年代中期的“Z一代”区分开来。对前者来说,“9·11”同时也是强烈的情感记忆,而对后者则更像是被灌输的二手知识。
昂贵的失败
20年前,“9·11”事件发生不到一个月,美国便朝野高度一致地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但几乎没有人预料到,美军在守撤之间,徘徊20年。阿富汗战争跨越4名美国总统的任期,演变成为美国历时最久的一场战争,漫长到其本身成为美国“9·11”时代仓皇的休止符。
20年间,超过2400名美军在阿富汗丧生,而失去性命的阿富汗人则数以万计。另根据布朗大学的战争成本项目,全球反恐战争最终花费了美国大约8万亿美元,一说在阿富汗至少花费了两万亿美元。
重演“西贡时刻”的美国,如同先前那些自恃优越的大国,没能把阿富汗变成他们喜欢的样子。重掌国家政权的塔利班,与战前相比,控制了更多的地区,拥有了更先进的武器,还赢得“打败一个超级大国”的名声。美国前政府高官大卫·罗斯科普夫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评论说:“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这场美国历时最长的战争都是一场代价高昂的失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美国政治和军事领导人20年来错误决策的顶峰。”
有专家分析说,美国陷入阿富汗泥潭,与发动伊拉克战争的“重大错误”密切相关。美国以最终被证明为莫须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逮捕和殴打无辜的伊拉克人,打开了“潘多拉之盒”。正是伊拉克战争的牵制,制造中东的动荡,催生新一代恐怖分子,给了塔利班喘息之机。
不过,尽管从阿富汗的狼狈撤军,对美国国际形象造成沉重打击,拜登因此支持率大跌,但尽快结束阿富汗战争,始终是这些年来动辄剑拔弩张的美国两党难得的共识之一。早在十年前,民调已显示美国公众对战争感到厌倦。小布什之后的三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大幅压缩驻阿美军并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特朗普明确设定从阿富汗撤军最后期限,而拜登只是推迟3个月而已。
罗兹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小布什总统任期结束时,已经不可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对“9·11”事件的应对弊大于利。他回忆道,奥巴马连任后,便致力于改变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的优先事项,白宫内部就如何结束“9·11”时代展开讨论。2013年,奥巴马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演讲说:“过去10年里,美国在战争上花费了一万亿美元,导致赤字激增,限制了我们在国内进行国家建设的能力。”
前美国驻阿富汗大使厄尔·安东尼·韦恩回顾说:“我们的部分错误在于,我们认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硬实力做太多事情。”
失落的时代
20年反恐战争,在“9·11”二十周年来临前惨淡收场,令曾任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务特别代表的詹姆斯·多宾斯用“失落”来形容这段时期。
多宾斯认为,入侵伊拉克可能是美国建国以来外交政策中最糟糕的一个决定。但美国过去20年“失落”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美国国内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加剧了国民共识的瓦解”。
民调显示,“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在很大程度上搁置了政治分歧,并对政府表现出很高的信任度——2001年10月的民调显示,当时六成美国成年人表示信任联邦政府。但今年4月的民调中,只有24%的人表示他们几乎总是或大部分时间都信任政府。
多名学者指出,美国衰弱和衰落的长期根源更多地来自国内而非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全球化带来的巨大不平等,加深了美国的内部分歧。美国社会和政治严重的两极分化,对美国的全球地位直接构成挑战。
内裂如此,对外,小布什之问“他们为什么恨我们”并未得到解决。当年小布什自问自答说:“他们憎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一个民主选举的政府。”
但在罗兹看来——并且很可能更接近真相,美国被憎恨的不是民选政府,而是它的外交政策。
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第一年的“9·11”纪念日那一天,记者在华盛顿市中心司法广场采访,邂逅牧师理查德·格雷厄姆。他告诉记者,“9·11”事件发生后,“在某些方面,我们(美国)对形势作出了过度反应,我们变得太容易惊恐”。
这位文质彬彬的牧师说:“我认为我们需要确保自身安全,但现在我们对此这般沉迷,让彼此、让邻居,都感到不舒服。”
在格雷厄姆看来,“9·11”事件是对美国的一个警示,那就是世界对美国的看法,并不像美国人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美国需要更加了解世界各国民众怎么看待美国。”
“9·11”事件二十周年之际,这样的声音反复出现。罗兹就表示,美国面临的不仅是结束“9·11”事件后发动的战争,而且需要改变看待世界的整体方式,重新思考政府和社会的方向。
而对世界而言,可能最重要的问题是,美国会吸取什么教训,会否改变外交方式。在这个越来越不安定的世界,如果国际社会仍然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吸取教训、自以为能掌控一切的美国,21世纪将会怎么样?
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认为,“9·11”对后世的意义,不取决于那天实际发生什么抑或过去20年的应对,而更多地取决于美国等国从今天开始采取的行动。虽则20年后的今天,对世界一些地方来说,它可能已成为一个历史脚注,但未来几十年发生的事情,或将决定百年后人们如何纪念“9·11”。(文字记者:徐剑梅;视频记者:檀易晓、胡友松、刘品然、张代蕾、梁希之、张淼、郑一晗、闫洁、刘锴、报道员拉里·尼尔德;剪辑:孙硕、沈浩洋;编辑:孙萍、徐晓蕾、鲁豫、王申、孙浩)
原文发表于《参考消息》,本文有所删减。
[新华网]
特稿:全球反恐,路在何方?——写在“9·11”事件二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特稿:全球反恐,路在何方?——写在“9·11”事件二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赵卓昀 刘赞 宋盈
2001年9月11日上午,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两架客机先后撞向美国纽约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大楼,引发剧烈爆炸。烈焰熊熊,浓烟滚滚,世贸双塔轰然倒塌,无辜生命消逝。
“9·11”事件后,美国及其盟友发动的“反恐”战争未能消灭恐怖分子,反而让一连串国家陷入动荡,数十万平民丧生、数千万百姓逃亡、数万亿美元的财富灰飞烟灭。
全球反恐,路在何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
只有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霸权主义和双重标准,真正践行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遏制恐怖主义威胁。
恐怖主义之痛:残害生命 人类公敌
今年5月8日,生活在阿富汗喀布尔的女孩法蒂玛遭遇了一场噩梦。恐怖分子趁学生放学时在校门口引爆炸弹,导致200多人死伤。“大家刚走出校门,炸弹就爆炸了,有些同学被炸飞了。我被炸得昏死过去。”
现代意义上的恐怖主义活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九十年代以来规模和数量明显扩大和上升。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进入空前猖獗的阶段。
2002年10月,印尼巴厘岛两家夜总会同时遭袭,造成200多人死亡;2004年9月,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发生人质劫持事件,造成330余人死亡;2007年8月,伊拉克尼尼微省连环爆炸造成至少500人死亡……
随着各国加强反恐力度,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一些老牌恐怖组织受到打击,活跃度降低。但在伊拉克、叙利亚等战乱地区,来自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不断集结,形成新的恐怖势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伊斯兰国”。该极端组织在世界各地制造恐怖袭击,如2015年11月法国巴黎系列恐袭、2016年1月利比亚军营爆炸袭击和同年3月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和地铁站爆炸袭击等。
各种蛊惑人心的极端思想还不断通过互联网传播,在世界多地又催生出一批极端分子,引发一系列“独狼”式恐袭,如2011年7月挪威奥斯陆于特岛爆炸枪击案、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2019年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清真寺恐袭案等。
习近平主席2017年7月在德国汉堡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领导人座谈会时发言强调,近年来,国际社会加大反恐合作,恐怖组织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但恐怖主义毒瘤并未根除。
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20世纪九十年代至2016年,境内外“三股势力”在新疆策划并组织实施了数千起暴恐案件或事件,造成大量无辜群众被害,财产损失无法估算。今年7月以来,巴基斯坦发生的两起爆炸袭击事件造成包括中国公民在内的多人伤亡。
中国国家反恐办副主任、公安部反恐怖局局长刘云峰今年7月表示,国内个别人员在境外恐怖势力的拉拢煽动下实施破坏活动的风险不能完全排除。特别是“东伊运”恐怖活动组织在境外利用互联网发布暴恐音视频,宣扬恐怖主义思想,传授武器使用和制爆技术,不断派遣受训人员潜入我境内策划实施恐怖活动。受部分国家和地区安全形势影响,我海外机构、人员面临的恐怖威胁有所增大。
“反恐”战争之困:以暴易暴 越反越恐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恐怖主义的产生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复杂深刻的原因,而霸权主义国家对别国事务的干涉和对国际秩序的破坏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霸权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经常肆意干涉别国事务,扶植了一批武装组织,激化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矛盾,在客观上助长了极端思想的传播和极端组织的壮大,自身也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9·11”事件后,美国及其盟友以“反恐”为名发动了多场战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恐怖活动实施了打击,但由于过多挟带自身私利,同时也破坏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稳定,让许多民众陷入生存困境,反而为极端势力与恐怖主义的滋生制造了更多空间。
在伊拉克,美国发动的战争据估计导致20万至25万平民死亡,而“基地”组织则借机在那里建立了分支。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美国等国对叙反政府武装的支持使战火越烧越烈。“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与一些叙反政府武装联手,组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随后不断在叙伊两国攻城略地。虽然在各方联手打击下,“伊斯兰国”最终失去绝大部分控制区,但至今仍有不少残余势力分布在多个国家。
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教授阿努拉达·切诺伊在2014年“伊斯兰国”势头正盛时指出:“反恐战争没起作用,美国干预的那些国家既没受到保护,也没实现稳定,人民也没获得‘解放’。”
他的观点如今在阿富汗再次得到验证。就在美军8月底仓皇撤离阿富汗之际,“伊斯兰国”对喀布尔机场发动爆炸袭击,至少170名阿平民和13名美国军人死亡。但很快有人指证,美军在爆炸后开枪是造成许多人伤亡的原因。几天后,美军以“消除恐怖威胁”为由对喀布尔一辆汽车实施空袭,但当地居民穆萨沃说,被炸死的是邻居扎玛赖和几个孩子,他们都不是恐怖分子。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20年来,这样的恶性循环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不断上演。正是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为恐怖组织提供了作恶的“理由”,使得极端思想不断传播,恐怖活动难以禁绝。
正如习近平主席2014年5月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所指出的,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历史证明:仅靠战争无法消灭暴力,因为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行霸权主义之实的“反恐”也无法消灭恐怖主义,因为恐怖主义本身就是霸权主义的镜像——二者同样的自我中心,同样的不择手段。
中方的反恐实践证明,必须多措并举,既严惩恐怖分子,又促进经济发展,尽力解决民生教育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恐怖主义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从新疆的情况来看,当地已连续4年多没有发生暴恐事件,人民安全与生产生活得到充分保障。
美式“反恐”之恶:动机不纯 双重标准
2021年8月30日午夜时分,最后一架美国飞机消失在喀布尔机场上空。
在德国前外长菲舍尔看来,除了击毙几个恐怖组织头目、削弱个别极端组织外,持续20年的阿富汗战争几乎毫无成果可言。“恐怖主义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没有被打败,依然是对西方始终如一的威胁。”
20年来,美式反恐越反越恐的问题总得不到解决,究其原因,除了错误选择以暴易暴的路径外,还因为其动机不纯,并未真正把精力都放在打击恐怖主义上,而是企图借“反恐”之名谋一己之私。
首先是用军事行动巩固美国霸权地位。美国波士顿大学名誉教授安德鲁·巴切维奇指出,冷战和海湾战争的胜利使美国人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存在,是战争达人”,美国的强大就体现在能用军事实力高效解决所有问题上,但“9·11”事件动摇了人们对美国的信心。小布什政府急于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为此,他们认为只有尽快取得军事胜利这一条路可走”。
其次是输出“美式民主”,以彰显美国“优越性”。美国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提出所谓“大中东民主计划”,试图把伊拉克打造为“民主样板”,以推动其他中东国家政治变革。在阿富汗,美国同样毫不隐讳其输出“美式民主”的目的。但美国哈得孙研究所专家帕特里克·克罗宁认为,企图把阿富汗改造成“美国的样子”是徒劳的。他在一篇文章中援引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米歇尔·弗劳诺伊的话说:“美国及其盟友从一开始就弄错了。我们设立的标准是基于我们的民主理想,而不是基于在阿富汗环境中什么是可持续的或可行的。”
再次是为美国军火商输送利益。军火商是美国军力的支柱,也是美国政客的金主。根据美国布朗大学一个研究项目评估,“9·11”事件后美国所有军事行动总共花费约6.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落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美国五大军火巨头的腰包。
很多时候,美国在反恐上表现出明显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以“伊斯兰国”为例,美国科罗拉多学院政治学教授戴维·亨德里克森说,该极端组织迅速崛起后,华盛顿感到十分担心。但在叙利亚内战问题上,美国却积极组织盟友为叙反政府武装提供支持,“其所作所为直接造成该地区陷入无政府状态,让‘伊斯兰国’这样的可怕组织得以发展”。
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而双标行为严重破坏国际反恐合作,一定程度上甚至沦为助纣为虐。
习近平主席2016年1月在埃及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需要凝聚共识。恐怖主义不分国界,也没有好坏之分,反恐不能搞双重标准。
澳大利亚公民党刊物《澳人警示服务》今年早些时候连续刊发8篇特别报告,详细披露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目的支持新疆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的行径。
曾旅居中国27年的德国知名作家乌沃·贝伦斯说:“美国政府居然把犯下累累罪行的‘东伊运’从恐怖主义名单中去除,目的就是借恐怖主义祸乱中国新疆,这种拙劣的伎俩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经被世人耻笑。”
全球反恐之路:加强合作 标本兼治
本月3日,新西兰奥克兰一家超市发生持刀行凶案,造成6人受伤。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说,这是一起针对平民的“独狼”式恐袭。作案者2011年从斯里兰卡来到新西兰,受到“伊斯兰国”极端思想影响。
这一事件再次证明,如果不斩断恐怖主义的根源,即使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将恐怖组织和极端势力打压下去,它们也会在世界其他地方再度出现。
全球反恐,究竟路在何方?
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说,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一个最重要教训是,美国难以单纯依靠军事力量实现所有目标。应对暴力极端主义需要外交努力,需要推动各国发展,并加强教育。
从本质上看,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多种矛盾交织和激化的扭曲产物。因此,单个国家或单一手段都无法从根本上消灭这个毒瘤。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只有凝心聚力,推动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才能赢得反恐的真正胜利。例如,东南亚国家在东盟框架内设立了一系列反恐合作机制,包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设立旨在分析恐怖活动、培训反恐人才的东南亚反恐中心等。2020年11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核可《金砖国家反恐战略》,该战略旨在充实和加强金砖国家合作,为全球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威胁作出实质性贡献。
尤其是上海合作组织,已经走出一条富有成效的安全合作之路。从成立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到举行“和平使命”等系列联合反恐军演,再到开展打击毒品走私、跨国犯罪、非法移民、边防等领域合作,上合组织成员国协作能力逐步提高,安全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有效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
习近平主席2017年7月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指出,开展反恐国际合作,一是要摒弃“双重标准”,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矢志一心,形成合力;二是要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帮助叙利亚等中东国家尽快恢复稳定,遏制住恐怖主义蔓延猖獗之势;三是要着眼长远,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措并举,从源头肃清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
在消除恐怖主义根源方面,新疆无疑是一个成功典范。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开提·依明介绍,近年来,新疆坚持“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预防”,通过着力改善民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依法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进行帮扶教育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挽救了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违法或犯罪行为的人员,最大限度消除了滋生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土壤和条件,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群众的基本权利免受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侵害。目前,新疆已经连续4年多未发生暴恐案件,实现了各族群众对平安稳定的渴望与盼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有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霸权主义和双重标准,真正践行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国际社会才能驱散极端思想的阴霾,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创造更加安全美好的未来。
[新华网]
综述:美国纪念“9·11”恐怖袭击事件二十周年
新华社华盛顿9月10日电 综述:美国纪念“9·11”恐怖袭击事件二十周年
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邓仙来 刘品然
今年9月11日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二十周年纪念日。连日来,从东西海岸到内陆城镇,从政府机构到社会团体及中小学校,全美民众纷纷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根据白宫发布的总统文告,美国总统拜登宣布11日为美国的“爱国者日”和“全国服务与纪念日”,全美将在美东时间当天8时46分开始默哀,这是当年第一架被劫持飞机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北塔的时刻。文告说,拜登呼吁美国所有机构和职能部门下半旗以示纪念。
拜登11日还将前往“9·11”事件三处发生地——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遗址、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美联航93号航班坠毁地,以及弗吉尼亚州五角大楼参加纪念活动。美国防部11日晨将在五角大楼举行升旗仪式,纪念在这里遇袭身亡的184名遇难者。五角大楼近日还在夜间向天空发射巨大光柱纪念“9·11”事件二十周年。
11日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遗址也将举行纪念仪式,仪式上将宣读所有遇难者名字并在多个关键时间点默哀,纽约市消防和警察部门仪仗队也将参加这一仪式。夜幕降临后,纽约将向夜空发射象征双子塔的两束纪念光束。纽约市法医办公室日前发布数据说,世贸中心遇难者中迄今仍有1100多具遗体身份未得到确认,约占遇难总人数的40%。
美国社会各界纷纷以音乐会、展览、亲历者座谈会等形式纪念“9·11”事件二十周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纪念活动以在线形式进行。
美国主要电视台和主流媒体平台也纷纷推出各种视角的专题节目和纪录片。奈飞公司采访了多名美国前政要和阿富汗人士,制作了5集纪录片《转折点:“9·11”与反恐战争》;全国广播公司推出《“9·11”今昔》系列片,探讨“9·11”事件对美国医保、移民、科技等领域的影响;美国史密森学会推出《十步走向灾难》系列电视片,列举导致袭击事件的美国政府10个失误。
8月底,美国结束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塔利班重掌政权和美国撤军的混乱场面对“9·11”事件纪念活动氛围产生明显影响。很多美国人认为,反恐不再是美国的头号要务,美国的“9·11”时代随“反恐战争”的结束走向终结。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美国4架民航客机,两架撞毁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一架撞毁五角大楼一角,另一架坠毁,事件共造成2977名无辜者死亡。
袭击发生后不久,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对国会的演讲中正式提出将进行“反恐战争”。10月7日,美军开始了针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并迅速推翻了塔利班政权。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与“基地”组织有关联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新华网]
美专家:只有解决贫困问题才能根除恐怖主义毒瘤
中新网9月11日电 美国侨报网报道,随着美国在阿富汗军事存在的结束,拜登政府未来战略重心的转移、美中关系的发展以及两国在解决阿富汗问题上可能存在的合作已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新焦点。在9·11恐怖袭击事件20周年到来之际,侨报专访了美国全球策略信息华盛顿办公室主任威廉·琼斯(William C.Jones)。
作为长期研究中国及欧亚问题的美国专家,琼斯先生认为9·11恐袭事件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哪怕是在20年之后的今天,该事件所引发的对于国际秩序、恐怖极端主义的根源和全球区域贫困等问题的思考仍未停歇。
琼斯说:“9·11恐袭事件的真实原因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包括是否有外国政府参与其中,美国政府又是否可以在事发之前进行阻止,这些问题我们至今仍没有得到完整的答案。但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对包括国际秩序变化和区域贫困等一系列此前长期被西方人所忽视问题的思考。可以说,在经历9·11恐袭事件之后,西方人的很多观念在一夜之间就被彻底改变了。”
回顾美国过去2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反恐战争及相关行动,琼斯称美国的合作对象不仅包括了其传统盟友,也曾与中国有过良好的合作,包括对恐怖组织“东突伊斯兰运动”(简称“东伊运”)的认定等,但这些两国共识在反恐战争的后期遭到了特朗普政府的否定。
深度分析恐怖和极端主义的根源,琼斯认为只有解决区域内极端贫困问题才能彻底根除恐怖主义的毒瘤。以阿富汗为例,美国在过去20年中持续对该地区的恐怖组织进行打击,但军事存在并不能解决阿富汗的经济和民生问题,这也是导致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付出巨大代价后依然“失败离开”的主要原因。
琼斯指出,能否重启阿富汗经济并解决该地区的极端贫困问题,将成为塔利班二度执政后该地区恐怖组织如ISIS-K是否会再次采取“激进策略”的重要因素。相比美国在过去20年中所采取的策略,作为阿富汗的邻国——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或许更为有效。
琼斯说:“美国在从阿富汗撤军之后,选择在解决域内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合作已经成为必然,美国人不应该再重蹈过去20年在阿富汗问题上所犯下的各种错误。从根源上说,解决贫困相比用政治和军事手段来打击恐怖主义更为有效,而这正是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产生的作用。”
琼斯指出,通过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延伸,阿富汗国内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提升将会对经济和民生起到显著改善作用,该国有望与包括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邻国建立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并更好地融入中亚乃至世界经济圈。这不仅可以让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和人民恢复对未来的希望,更能令域内的恐怖和极端主义彻底失去其滋生的温床。
琼斯最后强调说:“美国过去20年的阿富汗政策是彻底失败的,如果美国希望看到一个真正稳定的阿富汗,那么他们必须与中国进行合作,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域内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经济的促进作用很显然才是阿富汗当前所最急需的。”
[中新网]